健康長壽的第一祕訣

和樂觀愛笑、積極參與社會公益的人來往。樂觀的情緒是可以傳染的,而愉悅的笑,可以刺激人體分泌多巴胺,使人產生欣喜、知足,幸福與快樂感。

社群網路時代,人際關係可以不分遠近,新朋故舊網上聊天,猶如見面。

聊天的題材豐富且多采,從旅遊聖地到異國民俗;從生活習慣到美食佳餚;從浩瀚星空到外星人是否存在;從朝代的興亡到國際形勢的詭譎;從定時運動到壽命長短;從中美冷戰到兩岸緊張;從年輕世代的享樂到年老世代的保健,話題五花八門,當然也離開不了熱門的八卦新聞。

最近朋友圈子興起討論延年益壽的祕訣,大家各抒己見,似乎都各有道理,但也似乎都不怎麼應驗。

倒是有一則報導,引起了大家的共鳴。該則報導稱:心態好,是長壽的第一祕訣。

該報導並非空穴來風,而是經過訪問調查歸納後的結論。中國大陸湖南省長沙市曾經對百歲以上的老人進行綜合因素調查,研究人員用了二個月的時間,調查二百一十六名年齡超過百歲的老人,發現這些老人長壽的原因,和他們心態好、愛勞動、生活規律有密切的關係,有近90%的百歲老人不約而同地將「心態好」總結為第一條長壽祕訣。

無獨有偶,浙江省老齡工作委員會也曾對百歲老人人口進行調查,尤其是溫州,超過百歲老人有四百六十六位,相關人員走訪溫州百歲老人時發現,這些人群的生活作息、習慣雖各不相同,經濟和身體狀況也沒有優於一般人,但心態都很好,遇到什麼事都看得很開,有的還十分幽默,對生活滿意度和快樂感都比一般人高。

由此可見,拋開環境、經濟、醫療、遺傳、家庭關係、個人生活飲食習慣等因素後,其中心態的好壞,對壽命十分關鍵。

在長沙的調查報告中,曾提到一位年齡高達一百零七歲的老人顏騰芳,她的心態非常好,基本上從來不生氣,也不會多管閒事,很多時候即使遇到事情,也會心平氣和地去解決,不會衝動。

例如,她之前有鄰居老是往她家陽台扔垃圾,她女兒想去找鄰居理論,老人卻制止了這個行為,覺得這樣只會火上加油,深化衝突與矛盾。她選擇心平氣和地與鄰居講了鄰里和睦的重要,從此這家人再沒有亂丟過垃圾。這位一百零七歲的老人以歲月淬鍊出來的智慧說:「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這樣是有道理的。」

該調查報告又說:「此外,顏騰芳老人,平時也很愛勞動,雖然年過百歲,還是堅持自己洗衣做飯,每天散步鍛練,但很會注意分寸,不會選擇那些強度大的運動,以免發生意外。起居飲食方面,顏騰芳老人也一直保持良好的習慣,堅持早睡早起,基本不熬夜,不抽菸、不喝酒,飲食也很清淡,油鹽食量都很少。」

「少欲知足,心寬念純」是長壽的入門票。身心醫學專家就曾指出:「樂觀並不是天生的,是後天習得的。」這就是修行,是一門人生非常重要的必修課,課程就是「好心態」。

如何培養樂觀的好心態?許多養生保健的書籍都有不同的指南。儘管字海浩瀚,但都會提到的要點是:
和樂觀愛笑、積極參與社會公益的人來往。樂觀的情緒是可以傳染的,而愉悅的笑,可以刺激人體分泌多巴胺,使人產生欣喜、知足,幸福與快樂感。

有醫學研究報告指出:人在高興時,細胞顯得很圓潤,就像是十八歲的年輕人;而在生氣的時候,細胞就像八十歲的老頭,顯得枯萎而皺皺縮縮。

保持知足樂觀的好心態,是延年益壽的重要訣竅。古人重視「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得其樂,苦中作樂」的快樂之道不是沒有原因的,再辛苦也要「苦中作樂」一番。

要與朋友、家人、伴侶多互動、多溝通,努力擴大生活圈。孤僻、不願意與人交流的人,心態往往比較消極,心理壓力也比較大,有的還可能引起內分泌紊亂和免疫功能下降。澳洲的研究人員發現:朋友圈廣的人,平均可以延長壽命七年。

擴大生活圈,不是為了吃喝玩樂,更不是為了拉幫結派、展現威風。擴大生活圈,是為了打開心門、擴大心胸、開朗自己、利益別人。益者三友,損者三友,擴大生活圈,是為了積極參與公益活動,為社會注入正能量,也為自己注入正能量,善待自己的細胞,讓自己活得輕安自在。

要學會寬容。現實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所以必須學會寬容它,消化它,放下它,對一些小事,難得糊塗,放過它,不必計較它。退一步海濶天空,寬容是一種慈悲,也是一種良好的情緒修養,它可以治癒一切憤怒、敵對與仇恨的負面情緒創傷。

舉一個禪僧寒山與拾得有名的忍辱寬容故事:

寒山問拾得:「世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之?」

拾得說:「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朋友傳給我一段比爾蓋茲說過的人生四不要:

一、不要把煩惱帶到床上,因為那是一個睡覺的地方;

二、不要把怨恨帶到明天,因為那是一個美好的日子;

三、不要把憂鬱傳染給別人,因為那是不道德的行為;

四、不要把不良的情緒掛在臉上,因為那是一種令人討厭的表情。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寬容,就是一種善待自己,寬恕別人的良方妙藥。人生苦短,既然生而為人就是要瀟灑一點,大度一點,大氣一點。鄭板橋的「難得糊塗」,做到了,就是一劑延年益壽的養生妙方。

當然,還需要學會感恩與關懷,因為那是一種人生境界的高度與溫度,一種人之所以為人的品德與修養。

每個人都需要別人的關懷,也需要時刻去關懷別人。那是既可以讓別人走出困境,又可以讓自己舒坦的精神食糧。

關懷,是一種從熱情洋溢的感恩心出發,與別人作真誠互動的正能量。關懷者與被關懷者之間,不論施與受,都充滿著濃濃的人情味,可以彼此相互品嘗;也存在著暖暖的情緣,相互依偎。其間沒有施與受的分別,那是一種心靈的互通與感應。

給予需要鼓勵的人慰藉與希望,是一劑讓別人活力再現的強心劑;對自己來說,是一種自我價值的肯定與惕勵。

人生的道路上,充滿荊棘與坎坷,任何人都難免遭遇因挫折而來的沮喪與憂慮。這些沮喪與憂慮如果沒有適時地用愛加以關懷與撫慰,就可能掀起情緒上的波濤巨浪,淹沒了寶貴的生命。

生命需要快樂的土壤,也需要寬容與愛的關懷與照護。知足感恩、積極快樂的心態,是活得健康長壽的第一重要祕訣,身心醫學專家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老同學雖然人隔天涯,但透過網路分享了哈佛大學推薦的「二十種快樂方法」,不敢自珍,與讀友共享:

一、學會感恩;

二、明智地選擇朋友;

三、培養同情心;

四、不斷學習;

五、學會解決問題;

六、做你愛做的事情;

七、活在當下;

八、經常微笑;

九、學會原諒;

十、常說謝謝;

十一、學會深交;

十二、信守承諾;

十三、反思、冥想;

十四、關注你在做的事情;

十五、樂觀;

十六、無條件付出愛;

十七、永不放棄;

十八、盡力而為,然後隨緣;

十九、照顧好自己;

二○、感恩圖報。

除了養成良好的飲食與生活習慣之外,這二十種讓自己快樂長壽的好心態,不知道你做到了幾個?

作者
現任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暨慈濟人文志業基金會執行長,《經典》雜誌發行人。 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曾任記者、採訪主任、總編輯。榮獲1983年全國十大傑出青年、1982年金鼎獎新聞編輯獎、2000年金鼎獎雜誌編輯獎。 皈依上證下嚴法師,法號思熙。著有《月映千江》、《惜緣》、《微觀人生》、《生命的承諾》、《生命的風華》、《攀登人生大山》、《生命的活水》等書。
本文出自

蒙古鹿石

【本期封面】攝影/Julien Faure
數千年以來,日月星辰流轉無數,一塊塊鹿石卻仍佇立在大地間,守護一代又一代的蒙古民族。鹿石放置於墳墓四周,中段刻以躍向天空的鹿,像是帶領亡者靈魂前往來世。廣袤的蒙古草原已發現上千座鹿石,儘管不同鹿石相隔百里,卻有同樣的圖騰,顯示成熟的泛靈信仰與社會的高度組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