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奈小島的大事業 珍愛海洋的保本之道

科學家潛入海域中的珊瑚復育區,小心翼翼將人工復育有成的珊瑚碎片從珊瑚株採集下來。歷經半年耕耘,被列入瀕危物種的鹿角珊瑚與麋鹿珊瑚已繁殖成功,準備被移植至外海培植區。

科學家潛入海域中的珊瑚復育區,小心翼翼將人工復育有成的珊瑚碎片從珊瑚株採集下來。(攝影/Lorenzo Mittiga/INSTITUTE)
科學家潛入海域中的珊瑚復育區,小心翼翼將人工復育有成的珊瑚碎片從珊瑚株採集下來。(攝影/Lorenzo Mittiga/INSTITUTE)

們地球的三分之二面積,是由海水覆蓋——海洋無疑是世界上最巨大的生態系統,也是支援地球生物的主要系統。

海洋之於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其中包括人類。為確保一個「源源不絕」的未來,我們責無旁貸,必須擔負起保護與維繫一個健康的海洋生態系統。長久以來,人們誤以為海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且浩瀚如海,人類根本撼動不了、也衝擊不了它。但近年來,科學家已逐漸發現,人類的各種活動,終將對海洋帶來毀滅性的影響與持續性的威脅。過度捕撈、氣象變遷、汙染、棲息地遭破壞、外來種繁殖與其他過度開發的各種人類行徑,都置海洋於岌岌可危之困境;說來一點也不危言聳聽,我們至今已找不到一片未受侵擾的純淨海域。

鳥瞰波奈島的拉克灣,面向加勒比海的紅樹林植被與臨近的珊瑚礁區,是生態復育的典範。被譽為「潛水者天堂」的彈丸小國,不僅吸引遊客,也吸引生態專家前來取經。

套句當前重量級的海洋學者與探險家席薇亞.厄爾(Sylvia Earle)的一句話:「你所喝的每一滴水,所吸的每一口氣,都與海洋息息相關。」

來自全球各地的海洋保育機構、當地學院、潛水與旅遊單位、生態影像,以及攝影工作者、作家與志工群們,都是保護海洋的倡議之士,他們大聲呼籲、身體力行,致力於喚醒人們,要為我們與我們的下一代,承擔起保護海洋的重責大任。

科學家對復育中的珊瑚進行日常檢測。

聽起來像句口號,但簡單說不外乎:人人都可以盡一分力量,帶來改變。

海洋保護區對建立生物多樣性的保育與海洋生態系統都至關重要,不可或缺。海洋保護區扮演不同物種孕育和再生的庇護所,幫助這些珍貴的物種在區域內或超越區域之外,重新繁殖與復育。海洋保護區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與對抗汙染的威脅,因此,這些海域可以維持必要的大自然運轉,譬如,深海低處其實是地球最大的碳儲存庫,也是海岸線緩衝區,而且還能為沿海一帶的居民提供源源不斷的食物。

採集下的小珊瑚不耐岸上日照與溫度,得盡速送入海中。

海洋保育的典範

無邊無際的遼闊海洋,看似足以覆海移山,實則卻不堪一擊。人類深入不及5%的海洋世界,卻已有系統地破壞了其中90%的物種。要如何真正集結各方力量投入海洋保育大計,或許,荷屬加勒比區的波奈(Bonaire)小島,可以成為我們仿效的典範。這個懸掛於加勒比海域的彈丸小島,將海洋的健康視為全民的重責大任;他們持續進行中的海洋保育計畫,有效修復了過去十年來環境的大破壞,解救了這個高度仰賴旅遊為主要經濟命脈的小島。

被譽為「潛水者天堂」的波奈,是不折不扣的海洋公園,也是加勒比海域數一數二的海洋生物多樣物種匯聚之處,舉凡潛水、其他友善環境的海域活動,都特別吸引國際間對生態友善的訪客前來。波奈對海洋保護的決心與行動不餘遺力,其中最重要、也令人矚目的,是正在進行中的「珊瑚復育」與「紅樹林復育」計畫。這兩項保護工程,至今已進行超過五年,主導者包括科學家、當地研究機構與志工群,他們同心協力、眾志成城,成效令人刮目相看。對波奈而言,健康的經濟來源,必定得建基於健康的海洋。

這項採集人工交配好的珊瑚膠囊,是獨步全球的技術,搶救五十年來被破壞的珊瑚,得以劫後餘生而再生。

自七○年代開始,加勒比海珊瑚礁的活珊瑚數量從50%,逐年下降至8%,令人憂心。這項珊瑚復育計畫的初衷其實很單純,就是把珊瑚「歸還海洋」,儘管無法全數歸還,至少也要把珊瑚淺灘復育至原有的樣貌。波奈「珊瑚礁復育基金會」由科學家、專業潛水人員與志工團隊所組成,各司其職,全心投入這項計畫。

珊瑚復育計畫

珊瑚育苗工程,由一整排根部栓在沙錨的「樹」,在清晰可見的水面下,載浮載沉地接受復育。每一棵「樹」都緊抓著獨一無二的珊瑚同株基因種,一棵「完整的樹」可以緊抓將近一百至一百六十個珊瑚礁。簡言之,珊瑚復育意味著,將復育的珊瑚,遷移至有待復育的珊瑚區。經過六至八個月後,日漸茁壯的小珊瑚越來越健康與成熟了,可以「放生」了,再將成長的珊瑚移植到復育的海域。直至今日,回首六年前移植的第一個珊瑚礁,波奈算是交出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單——修復後的珊瑚礁叢,長得又好又快,尤其這兩年來成長速度驚人,而且開枝散葉,成功地「收復失地」。

保護海洋的理由

全球各界無論國際或當地組織都已意識到保護海洋之必要,這些海內外的組織,不僅關切自家海洋,也義不容辭地守護國際管轄區域以外的海洋。學有專精的海洋專家主張,每一個海洋至少要畫分出30%的生物地理界線作為保育區,在有效的管理與保育下,成為生態典範,並在二○三○年前,建立健全而完善的海洋保護區系統,以保障生物多樣性,也保護那些大自然中被人類自由索取的各樣資源。

波奈東岸的原始珊瑚包括海草床與巨藻森林,屬海洋生物多樣性的家園。這裡的珊瑚礁不受人為破壞,卻飽受強風與強勁海流的威脅。

一、海洋生產我們呼吸所需大部分氧氣。生存於海洋表面的浮游植物與海洋小植物,與水藻類進行光合作用時所釋放的氧氣,預估占地球50%至80%的氧氣。

二、海洋含括逾97%的世界用水量。攤開地圖,大片的海洋覆蓋地球約71%的面積,其中所存蓄的水量,超過十億立方公里。

三、健康的海洋可以調節氣候,亦可降低氣候變遷的衝擊。海洋的洋流可以散發遍布全球的氤氳熱氣,調節溫度與氣候。人類活動所產生的種種「烏煙瘴氣」,其中超過90%的熱氣與約30%的二氧化碳排放物,皆由海洋來吸收。

四、海洋提供至少五分之一人類所需求的動物性蛋白質;其中包括全球20%的動物蛋白需求,與相對較落後國家逾50%的動物蛋白質需求,都要仰賴海洋來提供。在食物與營養供應上,海洋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紅樹林浮於水面的莖葉與深入水中的根部唇齒相依,海水化學物質與樹冠層的環境變化都對根衝擊甚大。

五、海洋提供數以百萬計的工作機會,對於維繫和刺激當地與全球經濟,助一臂之力。而與海洋相關的「藍色經濟」,提供全球數以百萬份生計,尤以發展中的國家為主;其中由此所衍生數以萬億美元產值的產品與服務產業,每一年都帶動全球經濟的成長。

六、海洋生態系統飽含重症藥物所需的原料。海洋環境所蘊含豐富的天然元素,在專家學者手中,已被萃取出超過一萬種醫療級原料,許多已被廣泛應用於生物醫學的研究、藥物、不同療法與診斷測試等醫療領域上。

七、海洋承載重要的交通形式。全世界90%經貿運輸的成行,非海洋不可。除了載貨以外,載人與觀光產業的發展,也有賴水域運輸來完成。

八、汪洋水域,向來是一切壯麗美景、靈感與休閒娛樂活動的起源。說起潛水、浮潛、划船、垂釣、游泳與其他各種水上活動,無海不成。浩如煙海,無論近海與航海旅遊,占據全球旅遊業很大的比例,浩瀚的海洋與迷人絢麗的海底世界,令人難以抗拒,心嚮往之。

九、海洋支撐起難以置信的多元生命。科學家預估整個海洋生態所孕育的多元生命超過兩百種,其中還有超過90%的物種,是有待發掘、甚至尚未編入科目的物種。

紅樹林潟湖是紅鶴的覓食天堂。

最近,波奈「珊瑚礁復育基金會」在北方珊瑚淺灘實施了「就地流域培育珊瑚」的計畫。這個珊瑚「養成」工程的目標,是要在特定漂浮實驗室中,以人工方式復育珊瑚幼蟲。近日,已見不少珊瑚幼蟲棲息於八百個星狀的瓷磚上。這些復育成功的珊瑚新生命,將直接被移植到島上的珊瑚復育海域,延續珊瑚寶寶的成長。二○二○年十一月中旬某個深夜時分,在藍光照射下,一群科學家聚精會神地數算,到底有多少珊瑚幼蟲成功附著在每一個「珊瑚繁殖單位」上,這幅令人激動的畫面背後,可是島上數年來與各個復育機構辛苦耕耘的心血與成就。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1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本文出自

土地公

【本期封面】攝影/安培淂
路旁的電線桿上,一則以土地公作為提醒的告示,「人在做、天地神祇都在看著」的警世。台灣的土地信仰經歷移墾的開發、原漢衝突的融合、由農轉為工商的社會背景,在都市化進展的結構下,「街頭街尾土地公」的守護形象深植人心,時刻與生活相關,存在現狀、過往,與投注在未來的希望,是最為核心的精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