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黑金 征服全球味蕾的咖啡產業

哥倫比亞卡爾達斯區的瓜亞巴爾咖啡莊園裡,成串的咖啡豆中,只有呈現紅寶石色澤的才有機會被採擷下來,經過水洗、乾燥等處理,再進行最後烘焙階段後,沖煮成香馥順口的優質咖啡。咖啡是哥倫比亞重要的經濟作物,產量產值驚人。

哥倫比亞卡爾達斯區的瓜亞巴爾咖啡莊園裡,成串的咖啡豆中,只有呈現紅寶石色澤的才有機會被採擷下來。(攝影/Gianmarco Di Costanzo)
哥倫比亞卡爾達斯區的瓜亞巴爾咖啡莊園裡,成串的咖啡豆中,只有呈現紅寶石色澤的才有機會被採擷下來。(攝影/Gianmarco Di Costanzo)

次於水,咖啡是世界上消費量第二大的飲料;同時,咖啡也是僅次於石油,在經濟市場上被處理最多的原物料。

哥倫比亞是全球主要咖啡生產國之一,產量僅次於巴西和越南,居世界第三。多年來該國對咖啡的產銷技術不僅居於領先地位,在咖啡豆的技術研發上更是不遺餘力,第一個以水洗方式處理阿拉比卡豆的國家正是哥倫比亞。

從咖啡豆的種植、採擷、烘焙,到一杯醇香咖啡的完成,這幅位於哥倫比亞咖啡重鎮金迪奧省的現代壁畫,道出了哥倫比亞在咖啡界舉足輕重的地位。

日不落的咖啡莊園

哥倫比亞人愛喝咖啡,已然為該國不可或缺的文化。二○二三年,哥倫比亞的咖啡總產量約一千一百萬袋(每袋約六十公斤),出口量共一千萬袋,主要輸往美國的量約占出口總額50%。龐大的需求量使咖啡被冠上「黑金」的美譽,成為哥倫比亞的重要經濟作物。

正因如此,專事生產咖啡的農業用地——咖啡莊園(Zona Cafetera)也應運而生,以滿足世界對咖啡的需求。哥倫比亞的咖啡莊園區包括:托利馬、里薩拉爾達、卡爾達斯、金迪奧,以及安蒂奧基亞和考卡山谷的部分地區。

哥倫比亞地圖。

不斷嘗試新的咖啡種植、烘焙和乾燥方式,以創造獨特的咖啡香氣與口感,是每個咖啡農努力的目標。聖地亞哥.帕蒂尼奧(Santiago Patiño)和他的父親在亞美尼亞附近的金迪奧(Quindío)地區經營著日落咖啡莊園(Finca El Ocaso)。出生於咖啡世家,在從小耳濡目染下,聖地亞哥對咖啡有著一份濃郁的情感。一款名為Passion 2000的特殊風味咖啡,正是他的作品。

「在咖啡的種植、烘焙和乾燥等新技術的研發上,我們必須與日精進、持續創新,如此,日落咖啡莊園生產的咖啡才能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力,為客戶提供更高品質的產品。」聖地亞哥說道。除了種植咖啡豆,日落咖啡莊園內還開設咖啡店,販售自家生產與烘焙的咖啡。「透過面對面的方式,參觀者可以親眼看到整個咖啡豆處理的過程,並進行現場試喝。」聖地亞哥繼續補充道。

咖啡園主聖地亞哥與他研發的咖啡Passion 2000。

影子種植法

由於全球氣候變遷,難以預測氣溫與降雨,部分咖啡農開始思索與改變現有的生產技術,進而回歸傳統的種植方式以應對全球暖化。位於托利馬地區伊瓦格附近的杜利馬咖啡莊園(Finca Dulima),開始在咖啡樹的周邊種植高大的遮蔭樹木,以保護咖啡樹免受高溫強晒與強降雨的傷害 。

「溫度和降雨量已不可測,我們必須改回傳統方式,否則將影響收成。」杜利馬咖啡莊園的園主埃杜因.奧拉亞(Eduin Olaya)解釋道。龐大的咖啡商機促使農民將大面積的土地都用來栽種咖啡樹。在回歸了傳統的種植方式後,遮蔭作用的高大樹木數量也隨之增加,原本森林砍伐造成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問題,似乎也都迎刃而解了。

「回歸更傳統的種植方式是我們的選擇,除了因應氣候變遷,也是為了促進更多的生物多樣性。有別於多數咖啡農的做法,我們的家族企業多年來一直使用著不同的方式種植咖啡。」杜利馬咖啡莊園的創始人,也是埃杜因的父親吉勒摩(Guillermo) 說道。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1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本文出自

蘇丹

【本期封面】攝影/Ivor Prickett/Panos Pictures
蘇丹士兵駐足回首曾經人聲鼎沸的艾沙比市場,如今景象冷清殘破不堪。二○二三年開始的蘇丹戰事,一年半後,戰亂仍看不到盡頭,期間十五萬人喪命、一千萬人流離失所,這個非洲面積第三大的國度,很快即將淪為全球難民人數最多的國家。戰爭的禍首總自詡為正義之師,實則皆為金錢權力的利益盤算,受難的永遠是無辜的蒼生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