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會

台灣文明進行式 始自四百年前的甜蜜奇蹟

十六世紀草莽台灣尚處史前時代,根據一六○三年最早觀察記述,繪製成各版本的民間采風,呈現早期西拉雅人滿山獵鹿,但趕牛犁田的則是漢人的情景。荷治時期雖僅三十八年,卻帶來全新思維和國家治理方。

失血的烏克蘭教育現場 不被戰火剝奪的地底教室

二○二二年二月全面開打的俄烏戰爭,至今三千多所烏克蘭各級學校遭受破壞。在東北邊界戰火前線的切爾尼戈夫,孩子唯有在地下室才能繼續上課。

衣索比亞十年強盛夢 終歸幻滅的一貸一路

中國與衣索比亞的最高統治者,都以一帶一路「自豪」,定調為「非洲之角和平發展構想」,商業銀行總部落成於二〇二二年,看似風光,但堆積的債務如銀行前的貧民窟,難掩捉襟見肘。

轉角遇見你 歲月砥石上的風華建築

台中中區的老屋,曾是二二八事件遺址的「和平日報社」,如今瀕臨被拆除,民間發起搶救,希望保留這棟承載不同世代記憶的建築。愈了解舊市區的老房子,就愈會發現有說不完的故事。

聚米為宅 義大利永續建築新篇章

永續建築是環保老議題,但執行起來困難重重。義大利生物建築師蒙特莉絲,以大米秸稈等稻穀蓋起了獨樹一幟的實驗性住宅當自己的家,夫妻倆以米建材在當地翻修整治了逾百間房子。

極北之境的俄國夢 動盪局勢下的世界一隅

緊鄰北極圈的斯瓦巴群島上,坐落著俄羅斯的煤礦重地巴倫支堡。烏俄衝突升溫,劍拔弩張的情勢下,人口組成多元複雜的小鎮上,居民各自的政治立場即便不同,在這個「急凍方舟」中卻也能和平共處。

台灣信史之發軔 鯤鯓起樓四百年

十五世紀科學革命後,歐洲人海上冒險來到台灣大員,除了文字紀錄,航海士與隨船畫家繪製海圖且經常更新,一六三四年的熱蘭遮堡航海圖,成為導引船隻入港的地標。

麻六甲送王舡 馬來西亞非物質世界文化遺產

信眾沿著九公里的遊行路線遶境,牽引王舡經過二十二個停靠點。燒王舡祭典隨著下南洋的移民潮,由閩南傳入,發展出當地獨有的文化。

昆蟲啟示錄 是怪物還是無名英雄

數百萬種的昆蟲,早於人類出現在地球上,體型嬌小、樣貌多端、顏色有繽紛有低調,在我們不知道的生態系運行中,扮演關鍵角色。

脫煤之路 波蘭的能源轉型

波蘭房舍有舊蘇聯的遺緒,過往公寓樓房透過蓋上厚厚的隔熱層保持冬日的室內溫度;今日許多社區居民紛紛轉而安裝光電板與熱泵,用新科技主動賺取熱能,脫離被煤礦制約的禦寒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