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字型 日常美學的創造
字型是文字外衣,在強化它的溝通功能同時,也賦予美感造型。從毛筆、活版印刷到數位電腦,書寫工具的不斷演變,無阻於傳統書法家、當代字型設計者,無窮的靈感與創意。
疫情下的小琉球
進入第三級警戒後,小琉球各風景區皆暫時關閉;杉福潮間帶管制區原本長期遭遊客踩踏、造成生物多樣性減少。現在不再有人類干擾,海洋生物終於能休養生息,漲潮時游進潮間帶覓食的海龜,在此享受片刻安寧,人類活動暫停的此時,對多數生物卻是療癒。
溫柔的力量 mRNA疫苗發明者的故事
RNA疫苗的誕生看似光速,實際上,卻是許多科學家的心血結晶。其中關鍵推手凱特琳.卡瑞柯博士,投入研究達四十年,漫長歲月裡的種種挫折,在她接種疫苗的剎那,有了暖心回報。
居家學習不上網 印尼偏鄉教師的另類教學工具
偏鄉孩子因網路訊號不佳與經濟拮据等限制,雖突顯網路教學的窒礙難行,卻也激發無限創意。原以為在家學習兩週便可返校上課,但疫情嚴峻而居家學習已逾一年;印尼與全球孩子都飽受衝擊。
疫苗 生產與分配的正義
此次的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各國的反應及表現將決定二十一世紀對全球健康政策及措施的影響力。國際正義難尋,台灣若能團結以防疫及疫苗產業破除疫苗種族隔離(Vaccine apartheid),達成疫苗正義,將獲得國際的尊重。
長生甘露或致死病毒 全球最大宗教群聚 印度大壺節
印度大壺節舉行的聖城之一:位於印度北方的哈里德瓦,朝聖僧侶與廣大信眾,無視於印度新冠疫情高居全球第二的警訊,一心祈求沐浴恆河、洗淨罪孽,卻因群聚引爆病毒嚴重散播。
無用大用 農林剩廢的翻轉經濟
農林剩廢隨時都可能在我們身邊,但一般人多選擇視而不見、敬而遠之。看似棘手的農林剩廢,其實卻是有機農業、再生能源的一帖解方,善用農林植物生質能源,「以竹代煤」可解今日缺電的燃眉之急。
希臘天空下流亡的星星 難民的生命故事
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難民,各自帶著對未來的嚮往,無懼沿途艱辛困厄,披星戴月,一心勇敢向前,祈求和平與幸福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