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健雄一百一十誕辰的社會文化觀察
紀念會場及會後的午餐,與東南大學校長和幾位與學校關係密切院士的交流,深刻感受大陸近年學術發展銳意求進的氣氛。在目前大陸自豪於科學論文數量世界第一,以及熱衷追求世界第一科研項目的氛圍當中,施一公的反思,確實是很值得重視的。
以「每個病人都不一樣」的心看病
過去我披上白袍,聆聽病人或家屬訴說他們的問題時,總是以批判的心態,聽不到幾句,就開始不知不覺地以「過去的經驗」、「書上的知識」或甚至「直覺」給予「診斷」、「治療」,以為病人與家屬就會滿意地離開門診。但自從這發生在家人的切身經驗,「同理心」使我成功地跨過醫病之間的鴻溝。
疫疾與科學的嬗變
我們面對流行疫疾的對策,基本思維就是阻斷絕滅,採行的方法是隔離染病的可能,設計引發身體免疫的疫苗以及研發殺滅病毒的藥物,這其中許多是近代科學的思維。然而,在近代醫學逐漸認識本身困境的當下,面對這全面性的疫疾挑戰,是一個另闢新徑的大好契機。
靜與動——風馬旗 瑪尼堆 轉經筒
攝影的快門瞬間,可以是凍結,所以被稱為「定照」;但「定照」不意味著是永遠不動的「靜照」,能在「定照」中表現動感或再延伸出的時間感,也是攝影上常用的手法。
誰說菩薩不在人間!
上人五大弟子,每位都是一本可以傳諸後世的好書。大師兄德慈師父的「德」;二師兄德昭師父的「勤」;三師兄德融師父的「穩」;四師兄德恩師父的「恭」;五師兄德仰師父的「巧」;都足為典範。本書出版在即,特為推薦。
合力付出,讓愛不缺席
人人用不同的方式付出,大家的愛都不缺席,舉手動足也是一分愛,身心有愛,藉由行動會合,就可以讓大愛普及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