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不要臉 也行得通

一般人拍照,總是習慣要露臉才算是完成儀式。但也並不全然如此,背與影並不是見不得人的,不要臉——鐵定也行得通。

編者的話

期待讀者閱讀到照片的可愛之餘,也能感受在這個生態網絡中,人與每種生物都存著微妙的相依關係。即使發展是必要,建設無法逆轉,但在環境中維持與其他生物的共生可能,更是人類進步的表現。

吳健雄一百一十誕辰的社會文化觀察

紀念會場及會後的午餐,與東南大學校長和幾位與學校關係密切院士的交流,深刻感受大陸近年學術發展銳意求進的氣氛。在目前大陸自豪於科學論文數量世界第一,以及熱衷追求世界第一科研項目的氛圍當中,施一公的反思,確實是很值得重視的。

以「每個病人都不一樣」的心看病

過去我披上白袍,聆聽病人或家屬訴說他們的問題時,總是以批判的心態,聽不到幾句,就開始不知不覺地以「過去的經驗」、「書上的知識」或甚至「直覺」給予「診斷」、「治療」,以為病人與家屬就會滿意地離開門診。但自從這發生在家人的切身經驗,「同理心」使我成功地跨過醫病之間的鴻溝。

疫疾與科學的嬗變

我們面對流行疫疾的對策,基本思維就是阻斷絕滅,採行的方法是隔離染病的可能,設計引發身體免疫的疫苗以及研發殺滅病毒的藥物,這其中許多是近代科學的思維。然而,在近代醫學逐漸認識本身困境的當下,面對這全面性的疫疾挑戰,是一個另闢新徑的大好契機。

不知道的都叫樹

作者瘋迷植物,手機裡、臉書裡都是四處拍的植物。她深感把植物納入自己的生活與生命裡,發掘植物所蘊藏的智慧,生活將會被驚喜充滿。

靜與動——風馬旗 瑪尼堆 轉經筒

攝影的快門瞬間,可以是凍結,所以被稱為「定照」;但「定照」不意味著是永遠不動的「靜照」,能在「定照」中表現動感或再延伸出的時間感,也是攝影上常用的手法。

誰說菩薩不在人間!

上人五大弟子,每位都是一本可以傳諸後世的好書。大師兄德慈師父的「德」;二師兄德昭師父的「勤」;三師兄德融師父的「穩」;四師兄德恩師父的「恭」;五師兄德仰師父的「巧」;都足為典範。本書出版在即,特為推薦。

合力付出,讓愛不缺席

人人用不同的方式付出,大家的愛都不缺席,舉手動足也是一分愛,身心有愛,藉由行動會合,就可以讓大愛普及全球。

編者的話

隨著戰事持續,國際上持續增多的難民危機、因糧食短缺與物價上漲而可預見的跨國性飢荒等,都是全球範圍的巨大挑戰,戰事看似遠在天邊,人人無法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