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史地

必麒麟 十九世紀出現在福爾摩沙的獨角獸

生於英格蘭中部礦業小鎮的必麒麟,十六歲展開航海冒險生涯。穿蘇格蘭裙,隨身一管獵槍一支風笛,以極佳語言天分,結交平埔族等原住民,周旋漢人、原民與英美領事間。

清法戰爭 馬公無戰事 薩勒的影像紀錄Ⅱ

法國軍官與澎湖百姓在廟前留下合影,讓人暫忘不久前島上的激烈交戰。清法停戰協商期間,薩勒帶著鏡頭走進澎湖百姓的生活,留下珍貴紀錄。

鳥瞰合歡越 跟著日本畫家神遊台灣

昭和十年(西元一九三五年)日本畫家吉田初三郎來台寫生,他以帶有浮世繪風的鳥瞰地圖出名,以「大太魯閣交通鳥瞰圖」最具代表,畫出百年前臨海道路、合歡越(今合歡越嶺道)與能高越,尤其貫穿太魯閣峽谷的合歡越,景點標示無誤、建築完善。

鳳鼻頭遺址 浪裡來去高雄灣

相對於台灣東部五千年前的卑南遺址,西海岸也有一處年代相當的鳳鼻頭遺址,它坐落於鳳山丘陵,一公里外的腳下就是鳳鼻頭漁港,當年陷落於古高雄灣海水裡。

清法戰爭的基隆戰場 薩勒的攝影偵察

攝影作為偵察的一種方式, 薩勒運用鏡頭, 提供戰爭所需的地形景貌、以及各種敵情觀察。

金銀之島 立霧溪流金歲月

自古台灣有條黃金河,立霧溪從太魯閣峽谷沖刷岩金來到「哆囉滿」,大航海時代吸引西、荷東來,日人在溪畔崇德挖出金條金針,近代考古證實,千年前它早已是十三行人南下的囊中物。

植物園遺址 上看四千年 一個成熟的史前農業社會

九年前台北捷運局和考古團隊聯手三年開挖,掘出四千五百年前至近代二十餘萬件文物,證實古台北湖的淤積演替,逐漸成熟一個農業社會。

打開公共空間 改變你我生活樣貌

過去封閉制式的公共建築正逐漸打開大門、面向民眾,讓公共回歸「大家」,而非「公家」。

台灣信史之發軔 鯤鯓起樓四百年

十五世紀科學革命後,歐洲人海上冒險來到台灣大員,除了文字紀錄,航海士與隨船畫家繪製海圖且經常更新,一六三四年的熱蘭遮堡航海圖,成為導引船隻入港的地標。

斗六太平老街尋夢新生 與老屋的約定

斗六太平老街,街尾這棟昭和三年竣工的劉仁德宅邸,隨歲月更迭,從過去的碾米工廠化身為牙醫診所,如今又迎來新身分,蛻變為老街上獨具風格的仁德咖啡館,也為老房子注入嶄新的生命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