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才健

江才健,資深科學文化工作者,曾任《知識通訊評論》發行人兼總編輯,帶給你每月一則富有人文的科學資訊。

江才健 相關的文章

科學的能與不能

無怪乎上世紀很有代表地位的科學哲學家費耶阿本(Paul Feyeraben)會說:「科學已變成了一種宗教。」
當然,科學並不是全然「不能」,然而不識其「不能」而祈其「無所不能」,正是當前科學認知的最大危殆。

斯德哥爾摩的新啟示?

近一個多世紀,特別是近幾十年來,每年十月間,位於斯德哥爾摩的瑞典諾貝爾委員會,都會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因為十月 […]

溫伯格去世與標準模型世代

在二十世紀下半葉的物理科學發展歷史中,二○二一年七月底去世的溫伯格(Steven Weinberg)無疑是一個 […]

科學是如何煉成的

科學與技術發展的著眼,從來都有追求即時效益的本質,近世受到滿足無所節制人性需求政經歷史大勢的推波,一個交織著純粹理念和利益爭逐的科學,就如此的煉成了。

談談幾個科學家的軼聞

去世已五年的黃克孫,物理之外,把波斯經典詩作《魯拜集》譯寫為文言文,早是學界美談,陳敏在《科學的人文》中也有許多他對中國傳統典籍的體悟。面對科學中的名聲爭奪,《論語》中說的「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應該也是很好的一種人生境界。

社會危機中的科學變貌

對於近代醫療體制與效果優勢無所選擇的倚恃,尤其是在高度國際化競爭與對立的氣氛下,主流聲音是科學與政治的簡化對列,隱含著一種價值判斷的標準,而把科學推向一個無限上綱地位的,不是對科學深入的探知,是對於科學效能的一種崇信執念。

先是二氧化碳,現在想起了甲烷

近幾十年來漸成顯學的氣候變遷問題,有不同的說法,有說是全球暖化,有說是極端氣候,不論如何,總就是認定為一個反常現象。於是科學披掛上陣,找尋造成這些異常的禍首元凶,這些年似已有了共識,那就是二氧化碳。但其實在大氣科學家對於地球為什麼變暖的討論當中,也曾經考慮過其他的因素,在大氣中最受到關注的氣體就是甲烷。

基因定序下的生命

綜合而論,基因治療以化約思維的線性因果關聯,面對複雜多因的生命現象,是造成困境的關鍵所在。

暗物質有多暗

思維缺乏詩意和哲學品質的現下科學,雖說漸臨蹙境,但困於制式化的科研體系,一時間恐還難有改變,而執念過去看似成功經驗的致用運作,在趨利求功的人性本質推波助瀾之下,將繼續帶領我們,走向不可知的未來。

科學理性的蒙面效應

以蒙面應對似乎無所不在的病毒,一如當年科學理性只針對有限範疇認知的「蒙面效應」,一點不錯,蒙面,也許能夠讓我們生存,但是否會如有名小說《瘟疫》說的,在疫情過後,我們也喪失了相互親誼關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