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理性的蒙面效應

以蒙面應對似乎無所不在的病毒,一如當年科學理性只針對有限範疇認知的「蒙面效應」,一點不錯,蒙面,也許能夠讓我們生存,但是否會如有名小說《瘟疫》說的,在疫情過後,我們也喪失了相互親誼關懷的能力。

起科學,多將之與理性相提並論,也常有「科學理性」的提法,這當然出於科學在近代世紀中的萌起,以及其所帶來的科學文化與科學運用之影響,這方面的討論多始於萌生科學的歐西世界,雖說引起了關注與討論,但是在不同的文化與社會,引起的關注面向也不相同,一個問題多種解讀,也算是正常現象。

對於科學與理性的關係,英國著名的科學哲學思想家懷海德(A.N. Whitehead)說法具有代表性。一九二五年,懷海德在美國波士頓作了八次洛維爾講座,根據講座他寫成一本小書《科學與近代世界》,懷海德在書中談現代科學的起源時說,宗教改革與科學運動,是形成歐洲文藝復興後期歷史性思想革命的兩個方向,他同時提出,由科學運動而產生的現代科學,在思想上,是對於歐洲中古世紀漫無節制的理性主義,提出糾正的反理性思潮,他還說,這樣的思想反作用都是走極端的,雖然因此產生了現代科學,科學也就承襲了這種源流的偏執思想。

懷海德的哲思語言難免深奧,說的簡單一點,首先懷海德提到的理性主義(rationalism)本意,指的是人類獨立於感覺經驗之外,純粹靠著推理得到認知,這樣的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是相對立的。因此懷海德才會說,方法上講究實證經驗主義的現代科學,是一個反理性思潮。而所謂歐洲中世紀漫無節制的理性主義,就是當時歐洲思想常常將宇宙認知,推理到一個絕對的宗教價值,這個傳統影響深遠,甚至一般認為是現代科學奠基代表人物的牛頓,也不能免,牛頓在他數百萬言的鉅著《自然宇宙的數學原理》中,也希望用他所熟稔的數學推理,來證明他所信仰神祇的絕對合理性。

但是現代科學正是因為告別了認為只有純粹推理才能得到真實認知的「理性主義」傳統,因實證主義而由歐西傳統文化中脫穎而出,歐西世界也拜新的「科理性」而來的「實徵致用」,殖民擴張,恃強凌弱,並認定「科學理性」為唯一真理。懷海德說得很好,「沒有全部的真理;所有的真理都是一半的真理。想把它們當作全部的真理就是在扮演魔鬼。」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作者
江才健,資深科學文化工作者,曾任《知識通訊評論》發行人兼總編輯,帶給你每月一則富有人文的科學資訊。
本文出自

海洋觀察

【本期封面】攝影/蘇淮
二〇二〇年八月,小琉球西北側海域水下約十米處,原本呈橘黃色或黃綠色的一株海葵,也耐不過這一波高溫而白化;居住在海葵中的小丑魚仍不離不棄死守家園,當攝影靠近時,體型較大的小丑魚便加速游過來,彷彿在示警。如同珊瑚,海葵身上也有共生藻,會因為環境不適合生存而離開海葵,最後導致白化、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