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的百年科學往事

月前因為一個機緣,得到北京一位朋友寄來了一本《百年科學往事》這本書,對於楊振寧先生此次的訪談錄出現的一些話題,十分的好奇。「科學會有世俗的成功,但永遠追不上自然的複雜」,正是他對科學限度的評價,也是他對過分高舉科學的一種反思。

年年初,看到一位在北京清華大學做科學史學界朋友的書籍推薦,得悉去年出版的一本書《楊振寧訪談錄 百年科學往事》,由簡單的評介看出,楊振寧在這個訪談錄中,說了一些以前沒有公開談過的話。我因為工作關係,由三十七年前初識楊振寧,後來還有許多私下的接觸往來,特別是寫楊振寧傳記的四年多時間中,更有許多長時間的談話,因此對於楊先生此次的訪談錄出現的一些話題,十分的好奇。

月前因為一個機緣,得到北京一位朋友寄來了一本第一次出版的這本書,才知道《百年科學往事》是二○一六年到二○一九年八次訪談的紀錄。進行訪談的主要是一位數學家以及一位資深的編輯,如同他們兩人在前言中寫的,這是一個長時間深度的溝通,從數學到物理以及社會科學,談了許多重要數學家與物理學家的傑出工作和浪漫生活,有快樂的成就,也有悲傷事件甚至悲劇,以及學術上的親密合作到嫌隙交惡,話題無所不包。他們也說,出於某些考慮,他們保留了部分話題和觀點,或到合適時機再公諸於世。

像這樣的科學家訪談錄,過去中外也都有過,大多數是科學大人物的夫子自道,一般讀者也總是懷著仰望欣羨之情去閱讀。我因為同楊先生很熟悉,深知道他既是一個在物理學術上做出頂尖成就的大科學家,也是一個不拘一格的思想大家,特別是他在私下談話的坦直真實,沒有虛矯的措辭,多年來他有時會同我坦白地說起一些人事,總會先說「底下我跟你說的,你不要寫出來」,我確實也從沒有寫出來。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作者
江才健,資深科學文化工作者,曾任《知識通訊評論》發行人兼總編輯,帶給你每月一則富有人文的科學資訊。
本文出自

見青即是藥

【本期封面】攝影/劉子正
淨斯本草飲的八種植物配方皆屬食藥材,其中艾草是最重要的成分之一,這些看似尋常無奇的草葉,在中醫方的巧手調配下,卻能抵抗世紀疫情。台灣草藥產業長期受到忽視,如今,體認到與病毒共存的長期抗戰,除了國民做好防疫保健,政府是不是也應正視台灣中草藥自給率僅1%的現況,有系統地整合產業鏈,給民眾一分安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