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能容象 辛巴威大象的末路悲歌

隨著大象數量的增加,辛巴威萬基國家公園的環境負荷已逐漸超載,水源和食物都面臨匱乏的窘境,象群們究竟該何去何從?

隨著大象數量的增加,辛巴威萬基國家公園的環境負荷已逐漸超載。(攝影/Bruno Zanzottera/PARALLELOZERO)
隨著大象數量的增加,辛巴威萬基國家公園的環境負荷已逐漸超載。(攝影/Bruno Zanzottera/PARALLELOZERO)

日我們拯救了萬基國家公園(Hwange National Park)的大象,如今卻面臨了數量膨脹過剩的問題。」馬克.布查(Mark Butcher)說道。布查曾在辛巴威國家公園與野生動物管理處擔任管理職,之後擔任馬塔貝萊蘭省森林地(Matabeleland Forestry)負責人。目前的他,全心經營生態度假村,不遺餘力地發展與促進生態旅遊,在當地的野生動物保護工作上可稱之為先鋒。

萬基國家公園是辛巴威最大的一座國家公園。布查對這個幅員廣袤,面積達一萬四千五百平方公里的大草原,可說是瞭若指掌,信手捻來往往就是一段令人嘖嘖稱奇的鄉野傳說。在行經一處水井時,布查跟我們說了一則故事。「這個水井有個名字,叫作『Pedi Amabanda』,意思是『繫著腰帶的男人』。故事的主人翁喬迪.喬丹(Jordie Jordaan)是萬基國家公園首位管理員,壯碩的喬丹,腰間總是繫著一副大皮帶,成天威風凜凜地在公園裡巡察著。一天,喬丹和他的桑族(布西曼族)嚮導,例行性地在大草原間視察時,發現沿途好幾口水井都是乾涸枯竭。二人走著走著,一不留神忘了身上帶的水壺已經見底,備水不足的喬丹終因口渴而昏倒。這時瘦小的嚮導將魁梧的主人一肩扛起,賣力地走了好幾英里,終於看到了一口水量豐沛的水井,喬丹因這荒漠甘泉得以獲救。日後這口救命水井便以喬丹的特色——『繫著腰帶的男人』命名之。」

萬基國家公園沒有河流,水源都來自雨水累積的池子,一到旱季池水蒸發後,往往會陷入枯水危機。

大象數量急遽成長

萬基國家公園內並沒有河流經過,園內的水源多靠雨水累積成的一窪窪池子。然而一到了旱季,池子的水全數被蒸發,園區陷入枯水危機。過去,口渴的象群們會遷徙到尚比西河盆地(Zambezi basin)尋找水源,然而隨著當地人口的增加,這條遷徙走廊多已成為村莊與農地。為了讓這些大型厚皮的哺乳動物在國家公園內安身立命,辛巴威國家公園與野生動物管理處於數十年前開始挖鑿一系列水井,再以馬達將井水送到水塘,供應園區內的動物飲水之用。

長期缺乏政府單位資金補助的情況下,這項水源工程多已由私人接手承辦。隨著水源計畫進展順利,萬基國家公園裡的大象數量也在幾十年內翻長四倍,來到了四萬四千頭,占全非洲的10%。問題是,急遽成長的大象數量,讓園區內的植物不僅不敷食用,甚至遭這群大型哺乳動物嚴重的摧毀踩踏。參觀過國家公園的訪客不難發現,園區內栽種的可樂豆樹多已被這群大象們啃食到只剩下樹根。

在其他地區大象仍受到盜獵威脅

根據最近一次的普查,非洲地區共有四十三萬四千頭大象,其中有61%分布在東非國家,像是辛巴威、波札那以及納米比亞。近三年來,將近十萬頭大象遭到無辜獵殺,而非法象牙交易就是造成濫殺象群的元凶。東非以及南非對於象牙買賣訂有明確法則,唯有因自然死亡或透過合法捕獵取得的象牙才獲准交易。縱使法則明確,然利之所趨,終難遏止象牙或犀牛角的黑市交易。

根據二○○九年「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 資料顯示,肯亞、坦尚尼亞和烏干達為主要三大象牙出口國,主要進口國則是中國和泰國。過去十年裡,非洲大象每年的平均出生率為5%,死亡率則為7%。「照這樣的速度發展下去,一百年後大象這個物種將可能從地球上全面消失。」專家憂慮不安地警告道。

大象們正在水池裡忙著用鼻子把泥巴澆到自己的皮膚上,小象在泥中打滾,這樣的行為有助於保護牠們不被熱辣的太陽曬傷,並防止寄生蟲侵擾。

當大象數量在一萬四千頭到二萬頭之間時,園區水源供應充沛,生態呈現平衡,草原間,不時看到許多水牛、大羚羊與瞪羚等動物騁馳其中,林間年輕樹木更是隨處可見。而如今存在公園內的,要不就是參天大樹,要不就是短時間內方才栽植的小樹苗,介於其中的年輕樹木已不復見。根據專家的說法,平均一平方英里養一頭大象是最恰當的,根據這樣的計算法,占地五千平方英里的萬基國家公園的大象容量就該是五千隻,即便使用一平方公里一頭來算,頂多也能容納一萬四千頭,而不應該是現在四萬四千頭這個遠遠超過標準的數字。大象數量過度膨脹下,國家公園要面臨的問題,不僅在飲水供應上,食物短缺也是另一項挑戰。

與整個東非到南非地區盜獵猖獗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樣是保育議題,盜獵的行為被世人嚴重譴責,而因數量過多此一理由,開放並出售五百頭大象捕獵權的辛巴威,似乎可以「增加政府收入」合理化其行為,毫無愧疚地執行此政策。

高角羚和水羚穿越被大象破壞殆盡的可樂豆樹林覓食。獴群則利用傾倒的樹幹來築巢。

辛巴威國家公園與野生動物保護處發言人蒂娜什.法拉沃(Tinashe Farawo)表示:「在新冠肺炎爆發所造成的經濟衝擊下,狩獵大象而來的收入,成為國家相當重要的經濟來源。」販賣大象狩獵許可證並非頭一遭,數年前,一張怵目驚心、拍攝於辛巴威南部國家公園的照片震驚了整個保育團體。照片中,獵客自豪地站在無辜受害、正奄奄一息的巨象前方,獵客沾沾自喜的勝利表情與大象哀戚的神情,兩相對照,顯得諷刺與無情。據說該名獵客是花了高達六萬歐元才買到那張狩獵許可證。馬克認為,為了解決大象數量膨脹過剩而採取選擇性的撲殺方式,並非釜底抽薪之策。事實上,整個非洲早已被擁有大批武器的盜獵犯罪集團所染指。以東非的坦尚尼亞為例,專家警告,平均每天就有十到二十頭大象遭非法獵殺。萬基國家公園裡的狀況也許還好,但最近也頻傳象隻遭人以氰化物毒害事件。

人類活動與萬基環境關係密切,煤灰破壞了生態。

原用於提煉黃金,使其易於從岩石中剝落下來的氰化物,過去多以液體呈現,保存在大鐵桶中,今日在市面上則可看到被製成固體顆粒狀。也因此在易於取得的情況下,成為不肖之徒用來毒害象隻的武器。從二○一二年延續至今的乾旱,使包括大象在內,許多動物都因而死亡。那些因缺水而喪命的大象,身上的象牙便被居民取下,販售給當地經營礦業的中國人。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1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本文出自

淡水尋速

【本期封面】攝影/王靖婷
若紅毛城、老街與渡船頭是淡水傳統的代表,那麼捷運與輕軌可說就是淡水走入新時代的象徵。新建案如雨後春筍冒出,為了一個負擔的起、屬於自己的家,人們往都市邊緣遷移,每天匆忙移動在台北與淡水擁擠的路廊上,新的交通建設計畫被期盼解決堵塞,又被期望能吸引更多居民,但它們能通向更理想的都市生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