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之夢 尋找不老「藥方」

無論外服、內用,甚至是將自己低溫冰凍起來,人類千方百計地對抗衰老與死亡,隨著科技日新月異,人類是否離「永生」這一追逐千年的目標越來越近了呢。

位於日本東京一處診間的「冰凍療法」,接受療程者將身體浸泡於汽化的液態氮中,以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免疫系統並減緩老化。(攝影/Alessandro Gandolfi/PARALLELOZERO)
位於日本東京一處診間的「冰凍療法」,接受療程者將身體浸泡於汽化的液態氮中,以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免疫系統並減緩老化。(攝影/Alessandro Gandolfi/PARALLELOZERO)

在莫斯科近郊的斯科爾科沃(Skolkovo)遇到了「巫師梅林」,他就像《亞瑟王傳奇》一書裡所描述的一樣,高高瘦瘦,留著一撮長鬍子。但即使睿智如他,仍然為一件事情苦惱──永生。

老化,是可被治癒的疾病?

「老化是一種疾病,是可以治癒的。」這位睿智的英國電腦科學家,同時也是老化科學家,還是超人類學的泰斗,人稱「現代梅林」的奧布里‧德格雷(Aubrey de Grey)如是說道。

「當然,永生並非一蹴可幾,但有望在幾十年內實現。」「老化就像車子表面的刮傷或磨損,是一種累積的傷害,只要妥善保養即可避免。」在距離斯科爾科沃數百公里的謝爾吉耶夫(Sergiev Posad),有一群人將屍體浸泡在液態氮中,以-196℃進行超低溫保存,等待未來科技與醫學將他們復活。

位於英國曼徹斯特的生物樣本庫,規模為世上最大、歷史也最悠久,存有超過五十萬件樣本。

「在這些容器中有十二具軀體,以及數顆頭顱。」來自俄國人體冷凍公司KrioRus的艾力克西(Alexey Samykin)說道:「全世界已經有兩千人以上將自己的身體利用超低溫方式保存起來,一具軀體的費用是三萬六千美元,頭顱則是一萬五千美元;而在美國價格則更高,一具軀體就要價二十萬美元,頭顱甚至是兩倍以上。

如果還對這件事心存懷疑,試著聽聽科學家怎麼說。史提夫(Steve Garan)出身於加州大學老化研究與教育中心,他在舊金山創立了TransTime這間人體冷凍公司。「隨著心臟除顫器的問世,現在可以救活很多以前被認為無藥可醫的人,人體冷凍何嘗不是同理呢?」

「在二十一世紀,人類將會在追求永生的路上有重大進展。」連《人類大歷史》、《人類大命運》等暢銷書作者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都這麼說了,從古埃及的木乃伊,到賢者之石這種長生不老藥,再到盧卡斯‧克拉納赫的名畫《青春之泉》,歷史上有無數追求永生的人。

科學家正在提取基因樣本。

我造訪了位於倫敦南肯辛頓的科學博物館,這棟建築的一樓保存記錄了人類追求永生、返老還童、凍結老化的歷史,包含來自生物學、藥學、奈米科技、人工智慧、遺傳學的各種方式。「二○○三年時,為了解析基因的序列,我們花費了十三年的時間及十億元以上的預算經費所得來的成果。」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的通訊主管安德魯(Andrew Trehearne)說道:「時至今日,要得到同樣的結果,只需要數百美元和一天的時間,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內技術就有如此的進步,誰知道二十年後會發生什麼事?」

英國生物樣本庫是世界上最大的基因樣本庫,它位於曼徹斯特郊區的總部存有超過五十萬受試者的數據樣本。安德魯為我打開巨大冰庫的大門,裡面有數以百萬計的試管,存放著唾液、尿液與血液樣本,每根試管都以條碼標示登記,「這些樣本對研究遺傳變異、糖尿病、骨質疏鬆、癌症等疾病間關係的科學家們,可說是天賜的寶物」。

3D列印現今在醫學上已廣泛應用於骨骼結構的重建與矯正,此為CAT掃描產生的3D列印頭骨模型。

青春之泉的預言

盧卡斯‧克拉納赫繪於一五四六年的名畫《青春之泉》,是德國柏林畫廊美術館的館藏之一,畫中年長的女性在青春之泉中沐浴後,奇蹟似地返老還童。我問身旁的弗蘭切斯柯(Francesco Neri),這是否就是萊布尼茨學會(Leibniz-Gemeinschaft)研究多年的目標?

「我們的研究相對強調『健康壽命』,也就是維持生命的品質與功能,而非一味追求延長壽命;簡而言之,與其讓少數人活到兩百歲,我們更希望讓更多人能健康地活到一百歲。」

「從個體化治療到革命性的DNA剪輯技術,從染色體端粒的研究到幹細胞的修改,未來將會有更多先進技術能讓我們身體的各個部位返老還童,所以克拉納赫的那幅畫算是預測了五百年後的情景吧。」

幫助肢體障礙者行走的外骨骼機械,以往被認為不可能的醫療行為,正由最新科技漸漸實現。

為了研究老化,位於德國耶拿的萊布尼茨學會對許多特殊的動物做實驗;例如斑馬魚,這種常見的淡水魚有非常強的再生能力,DNA也有一部分與人類很相近;或是渦蟲,這種奇妙的扁形動物,就算身體被切斷,每段身體組織與其幹細胞都能再生成一個全新、獨立的個體,就跟被切斷之前一模一樣(不過仍有限制,因為最多只能被切成二百七十九段)。

總有一天,我們也能像渦蟲一樣再生嗎?「遺憾的是,沒辦法!」來自比薩BioRobotics Institute的亞利安納(Arianna Menciassi)表示,「不過有鑑於近年3D生物列印技術跟機器手術的進步,將來我們將能以此再生器官或軟骨,甚至做出人造器官。」舉例來說,位於米蘭的Humanitas大學的學生們以精密且仿真的機器人作為手術的練習對象,而有時則是交給機器人自己動手術。

延緩老化儼然成了世界各地人類一致的目標,例如注射玻尿酸、對抗地心吸引力的英國女性。

人類與機器相輔相成的概念已經愈來愈普及,人工心臟、人工耳蝸、為半身不遂者所設計的機械骨骼,或是植入皮下組織的微型晶片,這些技術時至今日都已經愈來愈常見。

人類追求永生的路途永無止盡,從世界各地舉辦多場的長壽研討會便可見一斑。每年六月在義大利安科納舉辦的Innov-Aging,這場研討會眾星雲集,包括前面提到的「現代梅林」奧布里‧德格雷、暢銷書『The Longevity Diet』的作者瓦爾特‧隆戈(Valter Longo),以及日本琉球國際大學老人學系的鈴木信(Makoto Suzuki)主任都是座上賓。

日本南方的沖繩,是世界五個被稱為「Blue Zone」的地區之一,「Blue Zone」意指該地區的人民平均壽命特別地長。一九七○年,鈴木教授來到沖繩進行研究,卻遍尋不著醫院與醫生,可見當地人民健康狀況十分良好,良好到似乎不知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為何物,罹癌機率低至一般平均值的四分之一。然而令鈴木教授不解的是,當沖繩居民移民到西方國家後,卻開始出現當地居民常見的疾病。

鍛鍊體魄、控制飲食的美國老年人。

三個月後,我在沖繩北部的大宜味村見到了鈴木教授;大宜味村是沖繩縣裡最長壽的村,每年九月初,全村都會參加向海神祈願的海神祭。鈴木教授每年都會參加海神祭,他介紹我與春美柳(音譯)女士認識,春女士剛滿一百歲,由於丈夫在二次世界大戰中喪生,春女士從一九四五年便守寡至今,她的兒子在東京生活,而她一百零八歲的姊姊就住在她家附近,時不時會登門拜訪。

春女士的生活十分平穩單純,平常就是修剪花圃、下田種植蔬菜。這裡居民長壽的祕密應是環境因素、健康的飲食、社交生活,以及他們所說的「生き甲斐」──「甲斐」在日文中代表意義、價值,「生き甲斐」即為「生存的意義」,或許賦予了意義的人生,就是他們長壽的祕密之一吧。而幾年前,在另一個「Blue Zone」:義大利的薩丁尼亞島,在與一位一百零七歲的人瑞聊天的過程中,她對未來的計畫,以及她的活力與樂觀,都令我十分驚奇;我想她的人生觀,或許跟沖繩人瑞們的「生き甲斐」,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吧。

日本機器人的研究國際聞名,據信未來機器人將可「下載」人類的意識。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1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本文出自

調香尋味

【本期封面】攝影/劉子正
香料,雖是食物中的配角,但少了這一味,主角肯定黯然無光。香料植物為食材添味增色,也帶來高識別度,聞到某種氣味,你會馬上對應出某個場景、國度。今日台灣,從原住民、移民到新住民歷史,在香料植物的跨國流動下,融合出的新台灣味,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