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璧其罪 剛果共和國的礦藏禍水

埋身於南基伏金礦挖掘的礦工,手執一塊看似不起眼的原始礦石。然而採礦業背後實則蘊含驚人的利益,間接地也導致該國長年飽受戰亂之苦。

埋身於南基伏金礦挖掘的礦工,手執一塊看似不起眼的原始礦石。(攝影/Bruno Zanzottera/PARALLELOZERO)
埋身於南基伏金礦挖掘的礦工,手執一塊看似不起眼的原始礦石。(攝影/Bruno Zanzottera/PARALLELOZERO)

果民主共和國東部蘊含了令世人豔羨的龐大礦產,然而,這豐厚的資源並未為該國帶來繁榮與財富,取而代之的是二十五年的屠殺與暴力衝突,這片土地在圍繞著資源的爭奪與混亂中,長年不得安寧。

時至今日,這場非洲大屠殺已經造成超過六百萬人死亡、五百五十萬人流離失所、數萬名女性遭到強暴。在剛果東部,特別是南北基伏(Kivu)地區與伊圖利(Ituri)省,儼然成了非洲中心地帶一塊潰爛的傷口。

事情演變至今,背後有許多必須釐清的原因與需負的責任,雖然許多「OK繃」被貼上這塊潰爛的傷口,但各種干涉補救卻鮮有作用,問題的根源並沒有真的被解決,因為,對某些特定人士而言,比起和平,戰爭背後的利益更加令人感興趣。

圍繞著販運「血礦石」(黃金、鈳鉭鐵礦、錫礦石等)的骯髒生意,架構了此地區動盪不安的犯罪系統;而地方勢力與鄰國政府,乃至於國際社會,對組織性的竊盜原物料、以暴力壓迫社會等罪行視而不見,正義並未獲伸張。

位於南基伏的金礦礦區,礦工們被安置在簡陋的鐵皮屋起居克難,即便能從礦山挖出珍貴礦藏,但卻無助於改善他們的生活。

內憂外患埋下戰亂種子

一九九四年,盧安達胡圖族與圖西族間的種族矛盾引爆,導致胡圖族發起了種族滅絕大屠殺,最終圖西人奪回盧安達政權,使超過一百萬名難民向西逃往與剛果間的國界,這些難民之中,包含許多害怕被報復的胡圖族人,也為日後的叛亂埋下了種子。在第一次剛果戰爭(一九九六至一九九七年)與緊接而來的第二次剛果戰爭(一九九八至二○○三年)中均扮演重要角色的盧安達解放民主力量因而誕生,自那時起,剛果東部便時常處於混亂之中。

兩場戰爭均從東部引爆,且牽涉到七個國家的軍隊、數萬名反叛軍、游擊隊與傭兵。一九九七年五月,反叛軍首領卡比拉(Kabila)以一百七十萬人的死亡為代價,推翻了已掌權長達三十年以上的薩伊共和國總統賽科(Seko)。而在接下來的數年內,戰爭持續不斷,尤其是鄰近盧安達與烏干達國境的戈馬(Goma)地區,兩國政府不僅仍以剛果東部作為清算自家舊帳的戰場,更扶植當地政權製造混亂,以便於伺機開發當地礦產。

根據紐約大學剛果研究小組與人權觀察組織所製作的一份報告指出,目前剛果東部共有超過一百二十個武裝團體,其中還包含一個伊斯蘭組織:民主同盟軍。根據美國國務院所述,這個來自烏干達的組織,為ISIS的關聯組織,該組織正漸漸將陣地及戰火轉移至剛果。

剛果政府不僅在與這些武裝團體的戰鬥中節節敗退,同時因為對人民的暴力與資源私有化而備受國際譴責。而另一方面,聯合國派遣至剛果的維和團隊雖然成立已經超過二十年,擁有一萬七千五百名士兵,但效果終究不彰。

位於布卡武的礦區總部入口(左圖),在諾大的礦山中,礦工們必須冒著洞穴可能隨時坍塌的工安風險進行開採(右圖)。
後端將挖掘出的土塊進行篩濾工作,也都是徒手或以簡陋工具進行。

暴力與剝削仍舊肆無忌憚地繼續著,這也是二○一八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德尼.穆克維格(Denis Mukwege)多年來一直試著告訴全世界的真相,他是一位人權活動家,同時也是一名服務於該國布卡武(Bukavu)市醫院的醫師,該醫院是唯一一間照顧被反叛軍強暴的受害婦女的醫院。

穆克維格醫生不斷致力於揭發、譴責這些發生在剛果所發生的犯罪事件,二○一○年在聯合國的協助下出版了「Mapping Report」,這份報告記載了自一九九三年三月至二○○三年六月間,共計六百一十七件違反人權、泯滅人性的犯罪紀錄;他呼籲剛果政府成立一間專門受理國際刑事的混合法庭;然而十年過去了,依舊杳無音信。「若這些罪犯未能為他們所犯的罪負起責任,接受應有的懲罰,則受害者將永遠無法取回他們的尊嚴,剛果也將永無重拾和平的一天。」穆克維格如是說。他很清楚只有藉由國際動員的力量,才能為過去、現在,甚至未來的受害者伸張正義。再者,有鑑於全世界都對剛果擁有的豐富礦產虎視眈眈,蹂躪著該國的各種暴力與剝削事件,也絕對不僅是剛果的家務事而已。

去年一月,前剛果國會議員,同時也是武裝組織RCD-N(Rassemblement congolais pour la démocratie-National)領導人倫巴拉(Lumbala)在法國遭到逮捕,他被指控私刑處決、強暴、劫掠,以及對南德(Nande)族與特瓦(Twa)族的食人行為等罪名。然而,他也只不過是報告中所指出的超過兩百名曾犯下罪行的名人之一,但即使只是冰山一角,這份邁向正義的判決仍是重要的第一步。

孩童充滿童趣的筆觸下所描繪的卻是他們親眼所見,慘無人道的屠殺景象(左圖)。布卡武監獄共用牢房一景(右圖)。
穆克維格醫生所服務的槃茲醫院,專門收治暴力下的受害婦女。

令人憂心的還有,混亂的魔爪恐將進一步往南伸往礦產豐富的卡坦加(Katanga)省。

卡坦加省所產的鈳鉭鐵礦,是武器與電信工業中非常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原料,鈷則做為電動車與油電混合車的電池原料,近年在汽車工業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有人稱電動車逐漸普及的現象為「綠色革命」,但「環保」的背後,從提煉鈷、生產鋰電池,到鋰電池的回收處理,背後其實暗藏著動輒十億美元起跳的鉅大商機。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本文出自

玩字型

【本期封面】攝影/安培淂
當活版印刷成為往昔,它所留下的鑄字、排版技術,依然叫人懷念。每一個時代,都有屬於它的書寫工具,活版印刷前,漢字以毛筆寫就,既記錄了日常,也留下許多名帖;電腦誕生後,前兩者皆走進歷史,不再是書寫的主流,然而它們獨一無二的特色,仍是當代字型設計師靈感與創意的來源,豐富字型變化的最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