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沙漠火車之旅 茅利塔尼亞鐵礦列車

行進列車每年運輸超過一千七百噸的鐵礦占茅利塔尼亞出口總值一半。除此之外,上下火車間也都有生意可做──這名年輕人正向火車乘客兜售麵包。

上下火車間都有生意可做──這名年輕人正向火車乘客兜售麵包。(攝影/Mykolas Juodele)
上下火車間都有生意可做──這名年輕人正向火車乘客兜售麵包。(攝影/Mykolas Juodele)

利塔尼亞位於西撒哈拉沙漠綿延不絕的沙丘上,國土面積相當於法國和德國的總和,但人口卻只有四百萬。飽受貧窮問題、基礎建設匱乏以及旅客遭綁架的黑歷史所苦,茅利塔尼亞成為該地區最低度開發的國家之一。十九世紀末歐洲殖民時期,法國占領茅利塔尼亞,後將其併入法屬西非,成為法國海外屬地。茅國於一九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宣布獨立,成立茅利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然而,後殖民體制帶來了政局不穩、政變和族群緊張關係,茅國的政治社會發展受法國殖民主義遺留的影響,而持續面臨挑戰。

茅利塔尼亞地圖。

世界上最長的貨運列車

鐵礦石是茅利塔尼亞的主要出口外匯來源,約占出口總值一半。此外,漁產、黃金和銅礦也為茅國出口大宗。豐富的鐵礦石在該國經濟占有重要地位,採礦工作和出口業務以祖埃拉特礦區為中心。茅利塔尼亞鐵路沿著西撒哈拉邊境延伸,連接礦場與努瓦迪布港口,將鐵礦石出口至義大利、中國等國。這條鐵路基礎建設是茅國的經濟命脈,也是殖民歷史的遺跡。

長達七百公里的鐵路由法國於一九六○年代興建,一九七四年被SNIM(茅利塔尼亞鐵路公司)接管,堅持不懈地運作了半個世紀,每年運輸超過一千七百萬噸鐵礦石。祖埃拉特礦區與該國其他地區間缺乏公路連接,因此,鐵路成為這個幅員遼闊的沙漠國家居民的重要交通樞紐。茅利塔尼亞鐵礦石列車被譽為世界上最長的貨運列車之一,長度達二千五百公尺。

距離努瓦迪布十公里處矗立著一座古樸建築,正面標示法文「Gare des Voyageurs」,是努瓦迪布唯一的火車站。車站從中午開始車水馬龍,計程車紛紛抵達接送旅客,載滿貨物的廂型車絡繹不絕。車站周圍的陰涼處最搶手,可以暫時躲避攝氏35℃的酷熱。當我抵達車站時,立即被警察召喚到檢查站出示護照,護照的詳細資料被記錄在一本厚厚的筆記本上。一名車站的守衛士兵看到我拿出相機時,還警告我這裡不准拍照。

努瓦迪布和祖埃拉特之間有三列火車運行,其中包括許多專門用於運輸鐵礦石的漏斗車。只有一節車廂位於火車尾專門供乘客使用,其餘的二百二十節專門裝載鐵礦石,開往祖埃拉特時是空車廂,利於民眾攜帶貨物免費搭乘。

對信仰伊斯蘭教的茅利塔尼亞人民而言,面向麥加祈禱朝拜是重要的宗教儀式,即使在列車上也不可懈怠。

等待火車進站的旅客明顯分為兩組不同客群。老弱婦孺、家庭,能負擔五歐元車票的旅客聚集在車站大樓周圍,準備搭乘相較舒適的老式鐵路客車。同時間,另一組乘客多為販夫走卒,他們拎著米袋、椰棗、幾箱蔬果、氣球和木箱裝的汽水在前方數百公尺的鐵軌上排隊,準備在火車抵達時連同隨身貨物一起上車。

茫茫人海中,一群不到二十歲的茅利塔尼亞年輕人在一輛敞篷貨車旁等候,貨車上裝滿了箱子,堆疊至車頂。薩伊德就像好萊塢海報上的明星一樣,扮演著老闆的角色,邀請我加入他們,「搭我們的便車吧!」他用英語說。火車應該一個多小時前就到了,空氣中充滿了期待。

列車的最後一節車廂,是專供乘客使用(非運貨用)的。兩名茅利塔尼亞青年在此等候,想要販賣一些冷飲給列車乘客,做點小生意。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本文出自

領角鴞

【本期封面】攝影/吳志典
兩隻二〇〇九年五月在台中新社國小內巢箱孵化的領角鴞,剛離巢時白色絨毛還很明顯,因飛行能力欠佳,也還沒能力獨立打獵,白天常擠在一起休息,親鳥夜裡還得辛苦捕食來餵飽牠們。幼鴞約需兩個月時間慢慢脫離親鳥照顧,而天敵鳳頭蒼鷹的捕食,或親鳥出意外無法餵食,都會增加幼鴞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