孱弱的心跳聲 柬埔寨洞里薩湖

柬埔寨西北方洞里薩湖,是東南亞最大的內陸湖,水上浮村奧科爾的孩童在油桶上的教室進行開學前祈禱。

柬埔寨西北方洞里薩湖,是東南亞最大的內陸湖,水上浮村奧科爾的孩童在油桶上的教室進行開學前祈禱。(攝影/Tommy Trenchard/Panos Pictures)
柬埔寨西北方洞里薩湖,是東南亞最大的內陸湖,水上浮村奧科爾的孩童在油桶上的教室進行開學前祈禱。(攝影/Tommy Trenchard/Panos Pictures)

曦初露,陽光從地平線緩緩升起。位於柬埔寨洞里薩湖的奧科爾村(Oakol)傳來一陣帶有節奏感的划槳聲交織著孩子們的嬉鬧聲。學校即將開學,一支由六歲孩子掌舵的木船隊正駛近村中央,漂浮在油桶上的兩間教室。

柬埔寨洞里薩地圖。

孩子們的家庭世世代代依湖而居,混濁的湖水已成為他們身分緊密相連的一部份。然而過去十年來,受到氣候變遷、非法捕撈和湄公河與其支流大壩蓄水等因素影響,在洞里薩湖上謀生的居民生活危在旦夕。

「這裡曾經是宜居的地方。以前經常有重達二、三公斤的魚類直接躍上各戶人家門廊,但近年來這種場景已不復見。」從小住在水上浮村,今年三十七歲的女性Keng Srey Mom說道。

奧科爾村曾經最多有八十多戶人家定居於此,居民因漁獲捕撈量下降導致債台高築、紛紛離開,目前僅剩三十三戶人家。有些人移往鄰近的泰國農園謀生,或是到柬埔寨首都金邊的成衣血汗工廠做苦工。

洞里薩湖另一個村子Prek Khsach,老闆娘點燈賣雜貨賣農產品。

「很多人負債累累就必須賣掉設備,被迫搬離。現在每天日復一日的工作只是勉強度日。我希望自己能離開這裡,但實在無處可去。」經營一家小型水上商店,兜售咖啡和零食來貼補家用的Keng Srey Mom無奈地說。

作為湄公河的重要支流,洞里薩湖擁有世界上最獨特的洪水脈衝系統。湄公河在雨季時水面高漲,洞里薩湖匯流,造成河流回流,使湖泊面積增加至一萬五千平方公里,是旱季面積的六倍,同時為洞里薩湖帶來豐富的沉積物和養分。為了因應水位的巨大變化,湖邊的居民發展出一套特別的居住方式。這裡的房舍全都是高腳屋或是完全漂浮在湖上的「水上人家」,逐水草而居的浮村成了洞里薩湖的特殊景致。

湖上人家不是住船屋就是搭高腳屋,老闆在吊床上等客人上門。

獨特的洪水脈衝週期促使洞里薩湖生態圈極具生物多樣性,因此當地人將該水文比喻為「柬埔寨的心跳」。文獻記載,早期家家戶戶能輕易地從門廊上的桶子撈捕到豐富魚類。洞里薩湖的富庶造就吳哥窟著名寺廟的帝國之崛起,也為當地數百萬居民提供一個魚米之鄉。

洞里薩湖屬湄公河水系,每年五月起是雨季,湄公河洪水倒灌入湖,十月起的旱季則湖水補入湄公河,水位差六倍。居民從小親水,捕蝦晒魚。

然而,支撐湖泊的心跳逐漸變得孱弱。由於水壩興建限制湄公河的流量,加上不穩定的天氣模式嚴重破壞每年雨季,導致洪水脈衝週期不規律。二○一九年,河川回流時間從典型的五個月縮短至數週。翌年,河川幾乎沒有回流,且湖面水位持續下降,魚類數量隨之遞減。同時,非法捕撈猖獗,自然資源相對減少。此外,曾為魚苗提供庇護的大片洪泛森林地因野火和砍伐而遭受破壞,湖邊的自然生態每況愈下。

入夜了,村民忙收網。洞里薩湖沉積物涵養多樣生態,不只養活八萬浮村村民,也提供百萬柬埔寨人豐富的蛋白質。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本文出自

領角鴞

【本期封面】攝影/吳志典
兩隻二〇〇九年五月在台中新社國小內巢箱孵化的領角鴞,剛離巢時白色絨毛還很明顯,因飛行能力欠佳,也還沒能力獨立打獵,白天常擠在一起休息,親鳥夜裡還得辛苦捕食來餵飽牠們。幼鴞約需兩個月時間慢慢脫離親鳥照顧,而天敵鳳頭蒼鷹的捕食,或親鳥出意外無法餵食,都會增加幼鴞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