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的烏克蘭教育現場 不被戰火剝奪的地底教室

二○二二年二月全面開打的俄烏戰爭,至今三千多所烏克蘭各級學校遭受破壞。在東北邊界戰火前線的切爾尼戈夫,孩子唯有在地下室才能繼續上課。

在東北邊界戰火前線的切爾尼戈夫,孩子唯有在地下室才能繼續上課。(攝影/Sandro Maddalena/Parallelozero)
在東北邊界戰火前線的切爾尼戈夫,孩子唯有在地下室才能繼續上課。(攝影/Sandro Maddalena/Parallelozero)

新冠疫情期間,烏克蘭境內的各級學校歷經顛簸蹣跚,勉強地苦撐了兩年;然而,防疫剛剛解封,該國的教育系統卻迎來了更嚴峻的考驗。

二○二二年二月二十四日,正值開學日的清晨時分,熟睡中的烏克蘭民眾猛地被爆炸聲驚醒,隨之而來的是不絕於耳的空襲警報聲。俄羅斯終究對烏克蘭領土進行了大規模攻擊,人們心中潛藏已久的戰爭鬼影,瞬間成為真實。而對於烏國數百萬名學生與教職員來說,他們所面臨的,則是教育現場的即刻停擺、無課可上。

烏克蘭地圖。

校舍變軍營

俄羅斯總統普丁隨即發表聲明,將出兵定義為「特殊軍事行動」,並稱該行動為「預防性的干預措施」,攻擊目標僅鎖定烏克蘭的軍事及戰略設施,並不波及平民;而出兵的目的,旨在反擊信奉「大西洋主義」的基輔領導班子所加諸俄羅斯的種種威脅。

話雖如此,打從第一波攻勢起,俄軍的炸彈就投向機場與物流中心,甚至無差別地瞄準了幼兒園、中小學和大學;克里姆林宮的宣言顯然與事實隔著巨大鴻溝。人道組織「不安全視角」(Insecurity Insight)一項報告指出,戰火伊始第一週內,就有十六所學校遭受摧殘,其中大部分來自爆炸性武器的炮擊。

而隨著時間推移,俄羅斯大軍日漸深入烏克蘭國土,早已深陷泥淖的烏國教育體系面臨了更殘酷的考驗。即使能逃過砲火襲擊,許多校舍仍然免不了被俄軍洗劫一空,並加以搗毀;另有一些校舍已被俄軍占用為臨時基地,還有少部分則被烏克蘭軍方徵用。

位於切爾尼戈夫(Chernihiv)以南數公里處的亞丁村(Yadhine),一處校舍的地下室被俄軍武裝部隊改造為拘留所。曾有三百六十七人被囚禁在這狹窄的空間內長達一個月之久;由於通風不良,其中十一人最終喪命於此。

不過,也有許多學校的地下室,在戰火中肩負起保全平民百姓免於傷亡的責任,尤其在沒有其他空間可權充庇護所的村鎮,校舍的存在更形重要。例如,伊久姆(Izium)的第五學校曾經收容了大約兩百位平民,那段期間該校遭受過兩次空襲,所幸人人安然無恙。

利沃夫的學生需要上特定課程,學習組裝和使用步槍。

在全國性教學中斷約兩週後,少部分符合安全條件的學校漸次恢復了運作,但是幾乎全數採用遠距教學模式。

二○二二年三月十四日,烏克蘭教育暨科學部(MIS)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合作,啟動了針對三至六歲兒童的「線上幼兒園」計畫。

等待重返校園的曙光

四月初傳來好消息:俄軍撤出了基輔、切爾尼戈夫和蘇梅(Sumy)地區,烏軍初步鞏固了東南防線,這帶來了重啟教育體系的希望。然而,現實並不容如此樂觀:這些地區內留有大量的地雷和未爆彈,空中也有揮之不去的導彈威脅,加上校舍普遍遭受破壞,在在凸顯解放區的困境還沒見到曙光。

六月二十四日,教育暨科學部公布了一項全國性的研究報告,主題是戰爭對教育的多重影響。研究結果令人震驚:自開戰以來,平均每天有二十二所學校遭到攻擊,其中超過四成位於烏國東部地區。小學與幼兒園的數量急遽減少,除了因為基礎設施遭受戰火破壞之外,另一個原因是,這些場所被大量徵用做為人道救援機構。大約三千五百棟建物已改裝為流離失所者的庇護所、人道援助物資集中與分配點,或是弱勢族群的熱食準備與分發中心。

這份報告中也列出了不同學習途徑的統計數據。排除那些無法獲取可靠資訊的俄軍占領地區後得知,從三月十四日復課起,直到學年結束,在高達九成五的地區內,幾乎所有課程都在線上進行,而只有五分之一地區曾經採用實體教學或線上、實體混合式教學。

離基輔市中心七公里的霍斯托梅爾鎮,學校蓋了座哈比人住屋似的防空洞,孩子就近輕鬆地盪鞦韆。

原定的計畫是在暑假結束、新學年開始時就恢復正常教學,可惜事與願違,但首要的目標仍是在確保基本安全的條件下,盡可能讓愈多的學生們回到學校接受教育。為了打造妥善的學習環境,烏克蘭政府制定了一套啟動實體課程必須遵循的規範:首先,學校所在的區域內不能有未爆彈;其次,學校與戰爭前線必須有足夠的距離;此外,每所學校都應提供足夠的防空避難所,以容納可能到校的每位學生。

如果避難所的空間不足以容納所有學生,那麼依照規定,各班級必須分組輪流上課。一旦學童的安全受到威脅時,必須立刻將人員轉移至安全的場所,否則將停止到校上課。由於空襲警報響起的頻率很高,這些地下避難所的環境顯得格外重要,它們必須改善至足以長期做為教室使用。

截至二○二二年九月一日,在完好無損或結構輕微受損的各級學校之中,符合政策規定、可以重啟實體上課者,僅占全國的四成一。而接下去的一個月裡,普丁轉換了新戰略,使得烏國教育再遭受一記重擊。

從今年起基輔也將無人機駕駛納入學科,讓學生練習操作飛行模擬器。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本文出自

無竹令人俗

【本期封面】攝影/陳榮豐
海拔一千六百公尺的雲林石壁,竹林與柳杉林形成一片綠海,疏伐整地之後,一座以減量設計、環境美學理念實踐的竹森療園區優雅現身。過去我們把竹林當薪材使用,論斤秤兩,今日才發現竹林價值其實無形更勝有形。這一項由政府與民間合力促成的竹林活化創生計畫,為曾經荒廢的五百甲竹林鑲上一顆療癒的綠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