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啟示錄 是怪物還是無名英雄

數百萬種的昆蟲,早於人類出現在地球上,體型嬌小、樣貌多端、顏色有繽紛有低調,在我們不知道的生態系運行中,扮演關鍵角色。

歐洲犀角金龜廣泛分布歐洲、北非和中亞,是最強壯的昆蟲之一,能舉起自身體重數百倍的物體。(攝影/Mamo Delpero)
歐洲犀角金龜廣泛分布歐洲、北非和中亞,是最強壯的昆蟲之一,能舉起自身體重數百倍的物體。(攝影/Mamo Delpero)

全人類消失,世界會恢復至萬年前富饒豐富的平衡狀態。

但若是昆蟲滅絕,生態環境將陷入史無前例之混沌。

——愛德華.奧斯本.威爾遜(Edward O.Wilson),美國昆蟲學家、博物學家、生物學家

,爸拔幫幫我!有怪物爬到我的腿上。」我的五歲女兒在花園裡正和幾個朋友玩耍,一隻巨大的鍬形蟲迷了路,不小心落在女兒身上,創造了一場浪漫的邂逅。

我們剛從充滿喧囂的都市搬來靜謐清幽的鄉間不久,女兒過去從未見過鍬形蟲,眼神裡交織著興奮、恐懼和驚豔。我輕輕地將這位不速之客移開,並向女兒保證這隻「怪物」絕對無害,女兒的憂慮逐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好奇心油然而生。我邀請她仔細觀察這隻鍬形蟲,端詳那閃耀奪目的深棕色盔甲、巨大威武的淡紅色大顎,以及緩慢的動作。鍬形蟲在我手上自信地漫步片刻,直到牠打開剔透的翅膀,優雅地在空中翱翔離開。

鍬形蟲是歐洲最具魅力的腐木昆蟲,常見於成熟落葉林,雖然外表威武,在歐洲卻因棲地破碎而數量嚴重衰減。

地球上最繁盛的生物

女兒與怪異又結實的鍬形蟲邂逅成為兒時生命歷程裡的轉捩點,她從最初未知的恐懼,到對周圍自然世界神祕而多樣的生命型態越發著迷。當無數的昆蟲從黑暗中出來,探索我們家的門廊時,女兒充滿使命地決定幫助她那些健忘的城市朋友克服恐懼和嫌惡,學習欣賞昆蟲世界的美麗。於是,女兒與我決定,將所有遇到、與我們一起生活的昆蟲大家庭建立肖像館作為視覺紀錄,因而踏上了一段發現和驚奇的情感之旅,一直到她現在的青少年時期,依然持續深究昆蟲的多樣性與牠們支持人類生存的重要性。

蝴蝶和蛾在地球存在至少五千萬年,仍存續的物種超過二十五萬種。牠們對植物影響巨大,因為毛毛蟲吃葉子,成蟲以花蜜為食,也為花授粉。

人類可能認為自己是世界主宰,但事實上,地球屬於節肢動物(昆蟲、蜘蛛和甲殼類動物)。據說,如果外星文明在有限的時間和資源下抵達我們的星球,他們可以透過研究昆蟲而忽略其他一切,來了解地球的生命如何運作。節肢動物有各種大小、形狀和顏色,牠們無所不在且數量驚人。迄今,昆蟲是地球上最多樣和最繁盛的物種,約有一百萬種昆蟲現已命名,但昆蟲學家估計全球至少有五百五十萬種,這表示尚有80%仍待被發現。

習慣群居的德國黃蜂適應能力強,在現代可以於多種環境繁衍生息,也幫助植物授粉。

昆蟲扮演陸地食物鏈核心的穩定角色,並提供珍貴的生態服務,是生命律動的象徵。牠們擔任自然界的授粉者,背負大多數顯花植物的繁殖責任;此外,昆蟲為約80%的農作物授粉,而這些作物占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食物來源。昆蟲提供的這項服務每年估計價值五千億美元,是供應全球人類糧食的關鍵。藉由捕食,也藉由成為其他動物的獵物,昆蟲將植物轉化為蛋白質,為大量魚類、兩棲類、爬蟲類、鳥類、蝙蝠,以及任何依賴昆蟲作為主要食物來源的生物提供生存燃料。昆蟲也透過分解死亡動物和腐爛的植物回收養分,從而有效地幫助土壤施肥,進而滋養仰賴肥沃土壤生存的多元生命,並提供永續的福祉。

綠玫瑰金龜子外表優雅,但幼蟲會吃植物根部,常被當害蟲。

消失的「擋風玻璃現象」

儘管昆蟲無處不在,但地球上的昆蟲數量卻正在銳減。年長一輩的人肯定經歷過昆蟲學家說的「擋風玻璃現象」。以前夏天開車穿越鄉村時,車上會布滿被壓扁的蟲子;雖然目前沒有證據證明曾經發生過昆蟲遭遇屠殺,但如今擋風玻璃上幾乎不見昆蟲的蹤影。該軼事觀察反映昆蟲數量確實顯著減少,也呼應世界各地進行的大量研究得到證實。世界昆蟲數量的減少速度是脊椎動物的八倍,其中超過40%的物種在未來幾十年內面臨滅絕的威脅。

我們目睹生物多樣性迅速流失,最終因素源自於人口過剩和過度消費。其中包括對自然環境的開發和破壞、森林砍伐、集約式農業、大量農藥使用、都市化以及氣候變遷的衝擊。以上綜合因素導致約80%的昆蟲生物在短短二十五至三十年間滅絕。

蟋蟀是歐洲直翅目中物種最豐富的科別,在食物鏈中扮演被其他大型昆蟲或鳥類捕食的角色;這隻南方鐮蟋特別之處是雌蟋會用鳴叫回應雄蟋。

雖然部分物種勉強持續存在,但整體數量正以驚人的速度急遽下降。總的來說,人類活動對物種和生態系造成的危害規模和深度如此之大,以至於科學家認為我們目前正處於地球第六次大滅絕。地球上所有物種在食物鏈中錯綜複雜的相互連結,因此,單一物種的消失會導致其他物種的滅絕,凸顯了保護生物多樣的重要性。昆蟲研究通常不會出現在科學頭條新聞,對於提高學者職業生涯的聲望也並不一定有顯著的影響,所以,相關學術研究經常被忽視。然而,我們的首要之務是必須將注意力轉向相對吸引力較低的無脊椎動物,並花更少的時間和資源在普遍認為可愛的指標性動物上。現階段解決單一物種滅絕的層面問題是不健全的做法,在實驗室環境中僅保存單一物種也只是杯水車薪,我們應致力於保護整個生態系統,包括數百萬年來植物、動物、土壤和氣候之間的相互作用。

螳螂會吃蟋蟀,但也會為人類控制蒼蠅、蚊子、蚜蟲等「害蟲」。

近年來,生物學家針對昆蟲數量的銳減發出嚴重警告,暗示人類正如夢遊般迅速走向因飢餓導致生態系統的災難性瓦解。雖然對少數人而言,此番措辭強烈像是危言聳聽,但這不僅符合道德意識,對於傳達昆蟲面臨的危機也至關重要。昆蟲與最早的陸地植物同時進化,距今超過四.五億年,這表示牠們在地球上的生存時間比人類長一千倍以上。昆蟲實際上塑造了我們居住的環境,若地球沒有昆蟲,任何陸地生態系皆無法生存。因此,將昆蟲推向滅絕懸崖的同時,人類也在破壞自己的經濟、生計、糧食安全、健康和整體生活品質。當務之急是全球整體努力來終止和扭轉令人擔憂的局勢,若不加以遏止,毀滅性的後果將不堪設想。

人們面對昆蟲時很少保持中立態度,常因生物、心理和文化因素的驅使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多數人都能理性地意識到這些微小生物大部分是無害的,但當牠們距離太近或落在皮膚上時,我們就會放聲尖叫。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1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作者
本文出自

台灣信史之發軔

【本期封面】圖片/Diego Ruschel/Fort Zeelandia Museum
這幅畫是眾多傳世的十六、七世紀史畫之一,台灣沒有文字的年代都靠西荷等船艦上的水手和畫師,將看到的福爾摩沙從不同角度繪出,在陳舊色調中見到大船小艇圍繞當時的大員海面,自此台灣不同於過去的漁獵與部落農業,被碰撞出現代文明火苗。台南建城四百年,借用荷蘭奧地利等珍貴的國家檔案與圖資,是解讀台灣身世不可少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