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非法採金夢 與汞共存

秘魯馬德雷德迪奧斯區位於亞馬遜雨林帶,原先是擁有豐富生物的大片森林,然而經三十年來的非法金礦開採,變成光禿禿又嚴重汞汙染的傷痕之地,如何讓視汞如金的當地人,有其他工作機會並脫離汞害,是秘魯政府的當務之急。

秘魯馬德雷德迪奧斯區位於亞馬遜雨林帶,原先是擁有豐富生物的大片森林 然而經三十年來的非法金礦開採,變成光禿禿又嚴重汞汙染的傷痕之地。(攝影/Olivier Donnars)
秘魯馬德雷德迪奧斯區位於亞馬遜雨林帶,原先是擁有豐富生物的大片森林 然而經三十年來的非法金礦開採,變成光禿禿又嚴重汞汙染的傷痕之地。(攝影/Olivier Donnars)

於亞馬遜雨林帶的秘魯馬德雷德迪奧斯(Madre de Dios)區,多年來的非法金礦開採破壞了大片森林,大量使用汞煉金所造成的嚴重汞汙染,也成為當地的環保隱憂。去年,秘魯政府終於雷厲風行地展開了大規模的軍事和警察行動,試圖遏止這項劣行。

秘魯政府放任非法採金多年,環境已被破壞殆盡後,才採取行動。軍方現在定期巡邏,以查緝犯罪(右圖)。有些組織開始自發造林(左圖)。

二○一九年二月十九日,秘魯政府執行了打擊非法採金、為期十四天的「水星行動」,將近三百名軍人、一千兩百名警察和七十名檢察官進駐馬德雷德迪奧斯區的潘帕(Pampas)。

潘帕位於秘魯東南部隱蔽叢林,與玻利維亞、巴西接壤,當地生產的金礦占秘魯全國總量10%到20%,其中高達90%為非法取得。水星行動的目的相當明確,就是要瓦解當地非法礦區。這些非法礦區嚴重破壞了坦博帕塔(Tambopata)國家保護區附近的數千公頃土地。該保護區蘊藏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實為地球瑰寶。

秘魯馬德雷德迪奧斯區地圖。

非法採金打擊行動

在軍警以及海防隊兩方的通力合作下,水星活動成果豐碩。二○一九年二月,警方與海防隊沒收了價值秘魯幣五千三百萬元(約四億三千六百萬元新台幣)的採礦設備和裝置。違法盜採者也多遭逮捕,其中對未成年犯的處置則多予以從寬處理。

馬爾多納多港(馬德雷德迪奧斯首府)負責環境事務的總檢察長卡琳娜.加雷(Karina Garay)說:「迄今為止,只有十多人在監服刑。未成年犯之所以涉入盜採行為,多半是迫於生計,且在黑道的控制利用下觸犯法規。由於管轄權在首都利馬,我們並無裁判權。」

事實上,前幾年秘魯政府就已開始行動,但由於當時動員的軍警人力不多,因此成效也相當有限。這次,政府部署了三個常設基地,預計持續到二○二一年。近三百名軍力負責帶回未成年盜採者,並進行輔導,防止他們重蹈覆轍。然而這足以根除非法金礦的開採嗎?

二○一六年,秘魯曾經正式批准了《聯合國汞水俁公約》,該公約要求秘魯到二○二○年須大幅減少環境中的汞排放量。然而,地方使用汞提煉黃金已行之多年,殘餘水銀被傾倒入河流、土壤,環境汙染讓秘魯付出極大代價,如要符合公約要求,政府必須大刀闊斧,徹底執行公權力。

亞馬遜科學創新中心(CINCIA)執行董事路易斯.費南德茲(Luis Fernandez)說:「自一九八五年以來,非法金礦開採已破壞了馬德雷德迪奧斯地區近九百六十平方公里(約九萬六千公頃)的森林,其中三分之二都是在二○○九年至二○一七年這八年間遭受摧殘的。」

該研究中心成立於二○一六年,由美國的威克森林(Wake FOREST)大學在馬爾多納多港創建,主要工作為評估與減緩採礦對人體健康和生物多樣性的威脅。費南德茲補充說道:「馬德雷德迪奧斯地區每年因採金礦造成的汞排放量多達一百八十五噸,占全秘魯汞排放量的60%。」

該地區金礦開採已有五十年的歷史了。然而該區出現瘋狂的採金熱,主要肇因於以下兩事的發生。一是二○○○年到二○一三年的黃金價格飆漲(上漲率500%),另一件則是連接秘魯和巴西的跨洋高速公路在二○一一年竣工。由於該區富藏金礦,因此迅速吸引了安地斯山區貧苦的失業人口匯集至此,懷著淘金夢的人們期望藉此快速脫貧。

這條本應帶來經濟繁榮的高速公路,在建設之初就弊案連連,如今更成為犯罪的溫床。原意用於運輸採礦材料的道路,現在成為玻利維亞走私汞礦的最佳輸送帶。根據亞馬遜科學創新中心的報告指出,為了取得土地,樹木成為最大的犧牲者,二○○六年到二○一○年短短五年間,森林砍伐率達到425%之高。

挖礦為生的人們

取得土地的目的除了採礦,也有隨著採礦而形成的經濟發展,如商店、旅館、酒吧與妓院的開設;同時也催生了如人口販運、雛妓問題、酗酒鬧事、武器販賣及鬥毆等犯罪型態。秘魯政府在二○一二年頒布非法採金的禁令,只是加劇了當地金礦大王剝削勞工的行為,現況並未獲改善。歸根究底,徹底取締並拆除非法礦區,才是釜底抽薪之策。

為數將近四萬名新移民定居在馬德雷德迪奧斯地區,其中超過兩萬五千名分布在潘帕。那裡的人們沒有身分,在水星行動展開之前,任何陌生人,甚至是警察,若貿然進入該區,幾乎沒有全身而退的機會。

最初,礦工們以游牧的方式散居在秘魯和巴西間的跨洋高速公路兩側、靠近坦博帕塔國家保護區周邊緩衝區,二○一五年則直接落腳於保護區內。

河岸邊兩名男子甩動毯子,從泥沙篩金。儘管非法採金被嚴禁,相似景象卻四處可見,源於當局的消極態度。

這裡沒有衛生設備或醫療服務,生活條件十分惡劣。許多人住在由木頭或塑膠板拼湊成的簡陋小屋,並山牧季移式地隨著採礦工作而遷徙。有時盜採者會划著載有抽水機的平底船在水上作業;有時則會先在大片樹林中修剪樹木,防止有人躲藏窺伺,之後再以鐵鍬和鏟子在地上進行挖掘,深度約達七公尺後,再安裝好設備,進行開採。

開採出的礦砂,會先篩濾,然後放入裝有液態汞的大桶中,篩濾後的含金礦砂會溶解在有萬能溶劑之稱的汞中,形成汞合金,礦工再將汞合金加熱後,就能分離出金子了(通常需要三至五十公克的汞才得以分離出一公克的金子)。

製程中,工人們通常是以赤手攪拌筒中的汞合金;而經由高溫後分離出的汞水,則往往被直接倒入河流或地面,原本成蔭的樹林因此變成光禿禿的沙地,清澈河水也因汞汙染成黃褐色,工人更是賠上了健康。

「我們研究了當地的土壤,令人驚訝的是土壤中的汞含量非常低。原來這些土壤被沙漠化之後不再含任何有機物。一方面,大雨也將原先存在土壤中的汞沖刷到魚類賴以生存的湖泊與河流,占地一百平方公里的森林中就有將近三十平方公里的汙染河湖產生。」費南德茲感嘆道。

一旦從沉積物中提取出含金礦砂,混合汞後形成了汞合金,礦工們會出售這些汞合金給黃金買賣的中間商。為了取得黃金,買家們會用氣體加熱的方式處理汞合金,這時汞蒸發到大氣中,並被人們吸入。這些中間商們在馬爾多納多港的街頭設有多家店面,形成黃金街,在公衛單位取締後紛紛歇業,僅剩下安裝有汞排放抽取儀器的店家,才得以繼續合法營業。

由於缺乏訓練,少有店家嘗試使用震動台替代汞來提取黃金。被取締的店家偷偷地撤到後院或是廚房,依舊進行汞合金加熱提煉。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空氣傳播閾值為50ppm。而在馬爾多納多港市場,我們記錄到空氣中的汞含量高達200ppm。在拉貝林託小鎮的一家商店附近甚至偵測到數值高達21,000ppm的汞,那裡距離非法金礦交易天堂波多黎各僅一小時車程。」亞馬遜科學創新中心汞部門負責人克勞迪婭.維加(Claudia Vega)說。

二○一五年的非法採金交易額達四十三億美元,接近毒品走私,凸顯採金之熱。拉貝林托區的小村莊提供淘金、黃金買賣等服務(左圖),例如販售以18K金打造的十字架(右圖)。官方查緝下,很多非法店家已從枱面上消失,但空氣中仍可測得高濃度的汞含量。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1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本文出自

蒙古鹿石

【本期封面】攝影/Julien Faure
數千年以來,日月星辰流轉無數,一塊塊鹿石卻仍佇立在大地間,守護一代又一代的蒙古民族。鹿石放置於墳墓四周,中段刻以躍向天空的鹿,像是帶領亡者靈魂前往來世。廣袤的蒙古草原已發現上千座鹿石,儘管不同鹿石相隔百里,卻有同樣的圖騰,顯示成熟的泛靈信仰與社會的高度組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