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為堅韌的枷鎖 菲律賓的風災省思

位於環太平洋的菲律賓,是全世界最為颱風所苦的國家,但菲律賓人自豪的「韌性」,使他們一次又一次地再站起來。這種堅忍不拔的精神,對他們而言,真的是全然的好事嗎?

位於環太平洋的菲律賓,是全世界最為颱風所苦的國家,但菲律賓人自豪的「韌性」,使他們一次又一次地再站起來。(攝影/Oscar Espinosa/Amalgama Project)
位於環太平洋的菲律賓,是全世界最為颱風所苦的國家,但菲律賓人自豪的「韌性」,使他們一次又一次地再站起來。(攝影/Oscar Espinosa/Amalgama Project)

球氣候變遷,導致異常降雨、海平面上升等自然災害的頻率與嚴重程度都與日俱增,惡劣的氣候除了造成天災肆虐,更讓自然資源變得更加稀少,影響人們的生計。

菲律賓是一個由七千多個海島構成,座落於環太平洋火山帶的群島國家,種種因素,都加深了氣候變遷對這個國家的影響,根據環境組織德國觀察(Germanwatch)於二○二一年所發布的全球氣候風險指數(Global Climate Risk Index)所述,菲律賓因氣候造成的災害影響程度,排名全球第四,其中又以熱帶氣旋(tropical cyclone)為最大宗,造成的損失也最大。

強颱與現實的雙重打擊

「我活在災難隨時可能到來的恐懼之下,但我從未想過離開這裡去別的地方生活。」桑錫安娜(Sanciana Ereno)說道。她來自布爾戈斯市(Burgos),那是個菲律賓錫亞高島(Siargao Island)沿岸的小城市,她在布爾戈斯長大並成家,現年七十的她,見證了這座城市經歷過的無數颱風,風災帶來的損害,對桑錫安娜而言似乎早已見怪不怪;但這一次不一樣,二○二一年十二月十六日,奧黛特颱風(Odette)來襲(國際命名為雷伊Rai),橫掃布爾戈斯,摧毀了她的家園。

奧黛特颱風在海岸留下一片狼藉,風災兩年後,當年的殘骸成了孩子們的嬉戲場所,但當時的恐懼仍深植在居民心中。

「我們並不是第一次被迫拋下我們的家,撤離到避難所。」她回憶道:「但是這次當我們回家時,一切都被毀了,瞬間一無所有。」

她與身邊的兩個孩子在避難所住了一週,隨後便前往投靠胞姊,並在那邊待了三個月之久,直到家園重建完成。即使桑錫安娜並沒有任何養老金可領,她仍靠著兼職掃除工作及孩子們在馬尼拉工作的金援,以木材、金屬與塑膠材料艱難地初步完成了房子的重建,總花費大約五萬披索(換算約兩萬七千六百台幣)。即使家園還未完全蓋好,不過對一家子而言,金窩銀窩還是比不上住在自己的窩。

奧黛特颱風肆虐的不僅桑錫安娜一家,在菲律賓另一頭的蘇里高市(Surigao City),蓋伊(Gay)一家也深受風災所苦,雖然家園被毀,但他們沒有被現況打敗。「當我們二○○四年來到這裡時,同樣一無所有,這張桌子是當時唯一的家具,我們晚上還把它當床睡呢!」蓋伊樂觀地說道,她的丈夫文森特(Vicente)則在一旁苦笑著,「一切又要從頭開始,幸好我們已經有經驗了。」

奧黛特颱風重創錫亞高島,好不容易熬過狂風暴雨,災民接著要面對的是體無完膚的家園,與漫無止境的重建。

蓋伊、文森特與女兒蓋雯(Gayvin)所住的房子就是我們常聽到的「水上屋」,即使名字很夢幻,但其實就是固定在木製走道上的棚屋,而實際住起來也不那麼浪漫。

每逢退潮,放眼望去看到的是堆積成山的海洋垃圾,而這種棚屋的安全性也不足,奧黛特颱風的最高風速達到每小時兩百七十公里,能輕易讓棚屋連根拔起。「我們先在廢墟中用防水布搭建了一個簡易的帳篷,這樣至少先有地方可以睡覺,再以此為起點一步步重建家園。」目前蓋伊一家子僅清出一個連床都放不下的小空間,距離重建完成遙遙無期。

遲遲等不到政府援助,文森特一家子只能自立自強,靠著賣魚與香蕉頑強地撐下去。

經濟因素是重建進度落後的一大原因,夫婦倆每天努力賣香蕉和魚以籌措修理費。災害發生至今,雖然有些許的物資支援,夫婦倆卻從沒收到過一毛錢的金援。「風災前,我們主要靠出租房子維生,但颱風也把收租的房子給吹垮了。」蓋伊聳聳肩,無奈地說道。

二○○九年的颱風季,也同樣重創了他們的家園,但當時並沒有全毀,這次則是一切都得重新開始。「作為這裡的居民,我們對此已經習以為常,卻也無能為力,我們只能祈禱下一次的風災不要這麼嚴重。」他說。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本文出自

古蘭經修復

【本期封面】攝影/鄭映航
三年前,穆斯林慈濟志工胡光中將一本珍藏的古蘭經手抄本呈送給證嚴法師,證實是十五、十六世紀,至少十人接力抄寫。泛黃且脆化的書頁裡有血跡、有水痕、有霉漬,還被蟲蛀,甚至還有火燒的炭黑。兩年多來修復師鍥而不捨的努力,修復一頁就如裱一幅畫般吋吋講究,跨宗教對文化的尊重與珍惜盡在還古蘭經本來面目的歷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