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吉斯 孕育希望的核桃樹森林

夾藏於蓊鬱山谷的核桃樹森林,是一塊天然稀世珍寶,大伐木時代落幕,當地人改以採集果實為生,力行永續。

夾藏於蓊鬱山谷的核桃樹森林,是一塊天然稀世珍寶,大伐木時代落幕,當地人改以採集果實為生,力行永續。(攝影/嚴居駿)
夾藏於蓊鬱山谷的核桃樹森林,是一塊天然稀世珍寶,大伐木時代落幕,當地人改以採集果實為生,力行永續。(攝影/嚴居駿)

吉爾吉斯南部一處蓊鬱的山谷,隱藏著一塊獨特的自然瑰寶。位於海拔一千六百公尺的阿爾斯蘭博布(Arslanbob)村莊,擁有世界上最廣大的天然核桃樹(walnut)森林。

一個異常溫暖的秋日下午,通往阿爾斯蘭博布多數道路的路面水分都已蒸發殆盡,看上去十分乾燥。我們的車開在塵土飛揚的路上,車上連空調都沒有,豈止顛簸難行。然而,當我們駛近村莊,一股冷冽的空氣襲來,將我們從乾燥多塵中解救而出。「我們就要抵達阿爾斯蘭博布了。」計程車司機阿迪爾然(Adilzhan)說道。竄入口鼻的清新空氣,正說明了這件事。阿爾斯蘭博布是一塊肥沃富庶之地,樹木、各種植物和農作物在這裡生長茂盛。但核桃樹森林仍在我們的視線範圍之外。

第二天早上,我們在當地嚮導的帶領下,沿著一條小徑徒步往上進入森林。山上視野良好,使得這座密集居住了兩萬人的村莊得以在眼底一覽無遺。阿爾斯蘭博布景緻古色古香,大部分房屋都建在山坡上,冬天時可見厚厚一層的積雪。這兒的居民主要都是虔誠的穆斯林,多數家庭都恪守性別禮教。由於這片土地曾為帖木兒帝國之版圖,其建基於烏茲別克,以致阿爾斯蘭博布今日的人口組成仍以烏茲別克人為主,通用語也是烏茲別克語,而非吉爾吉斯語。

在層巒疊嶂的壯麗山景之下,是阿爾斯蘭博布村莊所在山谷,茂密的核桃樹森林間錯落點綴著古樸的傳統房舍。

當我們抵達森林邊緣,我拿出空拍機,操作升空,希望其綜覽森林全貌。空拍機拍攝的畫面令我大受震懾,因為這片森林似乎望不見盡頭。我的嚮導羅瑪.托赫塔羅夫(Roma Tohtarov)告訴我們,這片森林有兩萬兩千公頃。奇怪的是,關於其面積大小的答案似乎因人而異,我們遇到的另一名當地人說,這座森林其實有四萬公頃那麼大。這個問題就如同圍繞森林的種種神話和傳說一般,真相難以窺知。也是直到最近幾年,當地人才真正了解到他們所棲居的這座森林是何等的稀世自然珍寶。

美麗木材懷璧其罪

蘇聯時期,阿爾斯蘭博布當地村民和蘇聯紅軍砍伐了大量核桃樹運回莫斯科。羅瑪與我們分享一則故事:「據說二次大戰前,英國首相邱吉爾在偶然看見一塊核桃木木材後,隨即向當時的蘇聯領袖史達林提出一項交易的請求,希望史達林贈予一些核桃木,用以裝飾他的勞斯萊斯高級轎車內部,並承諾回贈武器作為交換。」不過無人能證實這則故事是否真確,而該知名的奢華汽車品牌也從未釋出關於這項交易的任何公開資料。

核桃木屬於一種珍貴硬木,特色在於其直紋與飽滿的巧克力棕色色澤。我所下榻旅店的木門就是由核桃木製成,多年來,阿爾斯蘭博布的村民興致高昂地砍下一棵棵核桃樹,建造起他們的房屋和家具。

阿爾斯蘭博布人口約兩萬人,以穆斯林為主要族群。這棟方正的白色房子是當地村莊的便利商店。

距阿爾斯蘭博布八十公里遠的城市賈拉拉巴德(Jalalabad),以天然的地下湧泉而聞名,當地有座療養院,其天花板和橫梁是當初蘇聯人使用核桃木建造而成。該療養院雖然貌似老舊,但建物本身色澤飽滿的棕色木材與大理石地板形成極富美感的鮮明對比。不用說,即使這木頭再怎麼美,砍倒無數古老的樹木實非永續之舉。在蘇聯時期以前,這片森林有六萬公頃,平均樹齡高達一千年。那時伐木沒有任何限制。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作者
本文出自

鵝鑾鼻考古

【本期封面】繪圖/Yumiki Hong
四千多年前一群史前人登上南岬,黑潮、礁林帶來無虞衣食,他們除了食用也使用貝類,在這裡成就東亞島鏈最大規模與最古老的貝加工場,除了做貝錛等工具外,也製作精美的手環貝鉤項鍊飾品。從鵝鑾鼻遺址出土的數量推測當時已有貿易,並將產地、消費地分開。從古物中拼圖,史前人的生活面貌愈見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