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瑞馬牧羊犬(Maremma)躺在草地上,放鬆地睡著午覺,看似悠閒,但只要一有不對勁,牠們就有如驚弓之鳥般一躍而起,並立刻進入警戒狀態。這片一望無際的草原看似和平,但放牧的區域,彷彿就是一片由牧羊犬所守衛的,不可侵犯的領域,生人勿近,後果自負!在高山的牧場上,馬瑞馬牧羊犬是保護羊群的得力夥伴,然而夏天的多洛米蒂(Dolomites)山脈遠比看起來還要危險,當老鷹俯衝而下叼走幼羊,或虎視眈眈的狼群發動襲擊時,就連這些忠實的保鑣也無計可施。
即使多洛米蒂山脈危機四伏,但牧羊人法比歐(Fabio)似乎不以為意。「一年四季中我最喜歡夏天,夏天的多洛米蒂景色美不勝收,草地又是那麼的茂盛,跟這一切相比,羊群被老鷹或狼群盯上的風險都不算什麼!」法比歐叼著香菸,坐在一張蕁麻織成的蓆子上,看來一派輕鬆,但他的目光卻始終沒有從他那散布於草原上的羊群身上移開,在享受湖光山色的同時,他始終保持警覺。
「我居無定所,從未想過紮根在任何地方,我享受四處漂泊的過程,以及牧羊的生活。」法比歐出身自特倫蒂諾(Trentino)地區的伏耶梅谷(Val di Fiemme),十年前,法比歐用盡兩年學徒生涯所積攢下的金錢,買了約一千隻綿羊與山羊,展開了他的放牧生活。「一千隻是從事這行的基本單位。」法比歐一邊說著,一邊領著羊群前進,他的助手——莫魯(Moru)是隻黑色的邊境牧羊犬,此時牠正在來回奔跑,以確保前進中的羊群沒有偏離道路。他們沿著菲爾提那(Feltrina)公路移動,這條公路連接著威尼托(Veneto)地區的費爾特雷(Feltre)鎮和特雷維索(Treviso)鎮,長達五十三公里。在隊伍的尾端由愛麗絲(Alice)壓陣,這位來自帕多瓦(Padua)的年輕女子是法比歐的妻子。「我從小就在美髮產業打滾,在遇到法比歐前,我對放牧生活一無所知。」愛麗絲說道「但在嫁給法比歐後,我很快就適應,並且愛上了放牧生活!」夫婦倆終年以愛麗絲駕駛的這台露營車為家,他們是名符其實的現代游牧民。
在下個夏天來臨之前
夫妻倆帶著羊群全國走透透,但並非毫無章法地前進,而是有一定的週期。每年夏天他們會將羊群帶至義大利東北部的多洛米蒂山脈,並在山上的牧場度過夏天,夏天結束後再將羊群帶下山,在下個夏天來臨之前,他們將帶著羊群漫步波河河谷(Po valley),尋找下一個放牧的好地點,直到隔年五月再次前往多洛米蒂,周而復始。
他們以阿戈爾多鎮(Agordo)為起點,沿著米斯河谷(Mis river)緩緩前行,沿著菲爾提那公路移動了兩天後,來到位於特雷維索的蒙富莫(Monfumo)鎮一帶,並在帕多瓦停留了很長一段時間,以避免與其他牧羊人的路線重疊。夫妻倆的行進路線經過精心設計,不僅巧妙地與其他牧羊人錯開,還盡量以人跡罕至的工業區為主,以最大化地減少對當地居民的影響。
去年此時,兩夫妻面對了游牧生活至今最大的改變,他們的故事也因此寫下了新的一章:他們的兒子馬丁(Martin)出生了。新成員的到來為兩人的生活更添多彩,但也帶來了不少新挑戰,尤其是對愛麗絲而言。「我原本就得照顧羊群、管理羊隻的買賣、吆喝著指揮牧羊犬與羊群,而現在又多了一堆事,如換尿布、唱搖籃曲、給兒子餵奶,搞得我手忙腳亂。」幸虧法比歐與愛麗絲的分工配合得相當好,而照顧孩子與牧羊工作也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小馬丁在綿羊、山羊、驢子跟牧羊犬的圍繞下成長,晚上聽著羊群的咩咩叫聲入睡,可說是名符其實的「羊的孩子」,有時甚至還搭著嬰兒車領著羊群們前進,擔綱小小牧羊人的重責大任。
在五月到來前,他們帶著羊群在特雷維索、帕多瓦一帶來回移動,有時甚至跑到威尼斯等沿海地區,此時剛好過了收成季節,行經休耕的農田,羊群便可食用收成過後所餘下的莊稼與草料,如此一來便無需為食物發愁,僅需為羊群補充必要的鹽分即可。
令法比歐憂心的是,如今牧場愈發難尋,牧民的數量日益增加,使牧民之間對於牧場的爭奪也不斷加劇,可說是「牧場即戰場」。因此,想獲得穩定的放牧區域,與地主們打好關係就顯得格外重要。有些牧民不慎讓羊群闖入菜園或農田,讓地主蒙受損失、苦不堪言,導致他們對牧民——當然包含那些安分守己的牧民產生厭惡,開始立起了「禁止放牧」、「禁止羊群進入」的告示牌。過於膨脹的游牧人口與「羊口」,除了壓縮到原有牧民的生存空間,那些害群之馬更禍延許多牧民,使其風評變差、雪上加霜。「幹這行的人愈來愈多,造成羊群數量過多,土地資源變得愈來愈有限,日子愈來愈難過。」法比歐無奈地說道「而這些蜂擁而至的新牧民,很多都是為了政府的津貼,而不是對放牧生活與對羊群的愛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