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上長城 期盼防止海嘯悲劇重演

日本三一一大地震距今十年,重建工程仍未停歇,包括目前近九成完工的巨型防波堤,彷彿「海上長城」一般,聳立在東北沿海各處,期盼當年海嘯摧殘的悲劇,不再重演。

日本三一一大地震距今十年,重建工程仍未停歇,包括目前近九成完工的巨型防波堤,彷彿「海上長城」一般,聳立在東北沿海各處。(攝影/Nicolas Datiche)
日本三一一大地震距今十年,重建工程仍未停歇,包括目前近九成完工的巨型防波堤,彷彿「海上長城」一般,聳立在東北沿海各處。(攝影/Nicolas Datiche)

○一一年三月十一日下午兩點四十六分,日本東北地區發生大地震,連帶著日本全國各地也都感受到持續強震。這場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是日本有觀測紀錄以來規模最大的地震,也是自一九○○年全球有地震紀錄以來,地震矩規模第四大的一場天災。因地震引起的海嘯嚴重衝擊東北地區,造成當地約一萬五千人死亡,兩千五百人失蹤。這是自一九九五年神戶大地震後日本史上最大天災。

三一一大地震距今十年,東北地區的重建工程依舊持續著。有些城鎮選擇搬遷到距海較遠的內陸;有的城鎮像是宮城縣女川町就決定在沿海的人工高原上建造新屋舍、辦公大樓和學校,希望興建的新市鎮能遠離未來不可測的洪水之災。同海平面高度的陸地上,沿著新興道路,一間新蓋的便利商店一旁,聳立著當年因海嘯摧毀的斷垣殘壁,不時提醒著人們那場悲劇。

重建工程中,規模最大且最引人矚目者,莫過於稱為「日本海上長城」的巨型防波堤。

高約十公尺的堤防,佇立在岩手縣宮古市海岸,阻隔了巨浪,卻也斷開居民與海洋的連結,僅剩下頂端小窗戶的視野。

一段段的防波堤分布於六縣沿海,總長達四百公里,最高處有十五.五公尺,尤其岩手縣、宮城縣、福島縣三縣即占了近九成,將當年東北沿海地區的受災記憶做了最完整的連結。這項預估耗資達一百二十七億四千萬美元的巨大工程,將有助於保護沿海居民免再受海嘯威脅,但隔絕人與自然的高牆,背後卻潛藏著諸多令人不安的元素。

海嘯發生後至今,每天都看得到滿載著鋼筋混凝土建材的重型卡車,穿梭於宮城縣和岩手縣間的沿海公路上。港灣宛如金字塔的巨型長堤,就這麼聳立於曾經風景如畫的沿海地區。順著地形建造的防波堤,高度不一,形狀各異,但一致的目的就是要保護高牆後的人們免於下一次海嘯的襲擊。

東日本震災後興建防波堤之海岸線。

人與海的連結何去何從

沿海地區建造堤防不僅能阻擋大浪來襲,削弱並破壞因海嘯帶來的巨浪強度,更能為居民爭取較多的寶貴時間逃命。二○一一年東北大地震引發巨大海嘯,當時若能再多一到兩分鐘的逃生時間,也許會有更多人能倖存下來。

透過投票,絕大多數沿海城鎮的居民贊成興建巨型防波堤,有些城鎮的居民甚至建議防波堤的建造要優先於其他像是房舍修復等重建工程。
不過,部分居民則對此堤防的建造持反對意見。

衛星地圖中清楚可見岩手縣宮古市高濱地區災後重建的堤防(沿岸數條白色曲線)。

儘管他們明瞭若是強度類似三一一那樣的海嘯再度發生時,這座高牆能保護他們,靠海維生、與海有濃厚情感的他們更擔心的是,一旦堤防高築,除了巨浪被阻絕於外,世代以來人與海的那層關係與認同感也將同樣被切割。人與海的距離將因海上長城的存在而拉遠,熟稔海洋的他們也將因此而對其特性漸形陌生。倘若不幸再發生另一場大地震,人們將因看不到海洋的異常變化,致使他們於面臨海嘯時,因資訊的薄弱而置身於更大的危險中。

部分海上長城頂端小窗戶的設計,更是惹惱了反對建築高牆的居民。「那些無法提供海洋視野的沒用小窗戶,是在開我們的玩笑嗎?」

進行重建工程中的岩手縣大槌町赤濱地區,因為海嘯當時一艘觀光船被高達二十二公尺的巨浪沖上屋頂而家喻戶曉,其照片也成為東北海嘯最具標誌性的圖像之一。當地居民認為,十四.五公尺高的防波堤只會阻礙他們觀察海洋變化,並不足以阻擋如三一一地震引發的海嘯強度,所以不應在海上長城後面修建房舍,而應選擇較高的建地。同時,世代靠海維生的他們,也擔憂這樣的高牆會影響未來生計。

岩手縣釜石市唐丹町重建的堤防高十四公尺。

田老町是岩手縣的一個小鎮,人們大多靠捕魚或加工海鮮的方式生活。濱臨海灣的田老町和其他三陸海岸的漁港一樣,海嘯與其他靠海城市會面臨的危險已被當地人視為無法改變的宿命。佇立在村莊山丘中的小神社,有著過去多次遭逢海嘯的水位標記。曾被一六一一年、一八九六年以及一九三三年海嘯徹底摧毀的田老町,在二○一一年的三一一海嘯裡,是所有東北地區裡防範措施做得相對健全的沿海城市,雙層防波堤以X型的姿態保護著這個數次被海嘯摧殘的悲情城市。

當年田老町這座被稱為「日本萬里長城」的X型防波堤享譽世界,橫跨海灣二.四公里、高達十公尺,外觀令人印象深刻。當初的設計是要阻擋高達八公尺的巨浪,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大自然的不可測重挫了這座堪稱完美的人造海嘯防禦工事。

在巨型海嘯第四次來襲的這天,居民對這座海上萬里長城信心滿滿,甚至爬上高頂平台想要觀賞海浪。不幸的是,三一一地震引發的海嘯巨浪高達十二至十五公尺,強浪摧毀了長堤,並將之推到距海五百公尺遠的內陸。事後統計,當地居民死亡與失蹤人數共計一百八十一人。

當地過去曾兩度遭遇海嘯,建有十二公尺高的堤防,卻不敵三一一海嘯。同縣大船渡市房舍緊鄰堤防。

三一一強震引發海嘯發生後的第四年,也就是二○一五年的十一月二十二日,田老町舉行了新城鎮開幕式,慶祝當地四百五十棟新房舍的竣工。這些新房舍全數建造在離海平面四十到六十公尺的高地。目前正在建造的海上長城,在田老町這段則高達十四.七公尺以保護這個歷經多次海嘯蹂躪的沿海城鎮。

三一一海嘯後殘存的「日本萬里長城」,仍佇立於當地學童練習與舉行小型比賽的市立棒球場邊。部分破舊殘垣已經翻修,部分斷垣殘壁則保留下來做為紀念,提醒人們勿忘多年前那個刺骨寒心的週五午後,無情的大自然帶給人類的痛苦記憶。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1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本文出自

蘭花

【本期封面】攝影/林建融
台灣是蘭花王國。這話多數台灣人耳熟能詳,然而王國臣民與蘭花之間的距離究竟有多親近,拆解的花朵,給了觀者截然不同的新角度凝視這個享有盛名的物種。回到一般人生活中,剝除蘭花長久以來錢與權的表徵後,我們須與這美麗多樣的物種建立更深的日常關係,進而從蘭花產業文化,走向蘭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