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水都 力保命脈的杜拜

以《水手辛巴達》故事所創造的杜拜狂野瓦迪水上樂園,廣受海內外遊客歡迎,背景可見最具象徵性的帆船飯店。勇於挑戰惡劣的自然條件,杜拜在沙漠中創造出自己的水世界。

以《水手辛巴達》故事所創造的杜拜狂野瓦迪水上樂園,廣受海內外遊客歡迎,背景可見最具象徵性的帆船飯店。(攝影/Enrico Martino)
以《水手辛巴達》故事所創造的杜拜狂野瓦迪水上樂園,廣受海內外遊客歡迎,背景可見最具象徵性的帆船飯店。(攝影/Enrico Martino)

結束早晨衝浪的衝浪客,將衝浪板倚放在岸邊五顏六色的人工岩石上,筆直而整齊,乍看之下像一幅立體模型。不遠處,一群外國遊客飛也似地跳進充氣小艇,準備在黑暗且蜿蜒的水道間馳騁,期待著意料中的自由落體,享受腎上腺素飆漲的快感。刺激過癮的滑水道並不罕見,但這座滑水道與眾不同的是,它的位置可是在大名鼎鼎的杜拜帆船飯店(Burj al Arab)!

「水上樂園不僅可以為杜拜居民帶來經濟收入,還能在炎炎夏日中,提供人們一個放鬆、休憩的場所。」狂野瓦迪水上樂園(Wild Wadi Waterpark)的行銷人員自豪地說道,他想告訴所有人,在炎熱的沙漠上建立一座水上樂園聽起來瘋狂,但是可行,而且還是個好主意。「不可否認的是,水的蒸發是一大問題,因此我們想方設法節省、回收政府配給的水資源,目前已經可以達到97%的回收率。」

杜拜天空滑雪場位於阿聯酋購物中心,是世界第三座室內滑雪場。

講到杜拜,我經常會想到「財大氣粗」這四個字,然而對各種事物不計成本地瘋狂嘗試與創新,也是杜拜最為人所知的特色之一,憑著這一股人定勝天的精神,杜拜創造了許多驚人的紀錄壯舉。比如在阿聯酋購物中心(Mall of the Emirates)的櫥窗內,竟矗立著一頭巨大的冰龍,隨著燈光不斷變換顏色,冰龍就像是怪獸電影的主角般拉風。而在冰龍腳邊,打扮奢華的富有家庭,與他們雇用的菲律賓女傭,正排在隊伍裡準備搭乘滑雪纜車。你沒聽錯,在這片炎陽炙人的沙漠中,竟有一座冰天雪地的滑雪場!它是世界上第三座室內滑雪場,擁有一道高八十五米、長四百米的滑雪坡,將近三千平方公尺的面積上,覆蓋著超過六千噸的人造雪。戶外是50℃的超高溫,場內則必須保持–2.2℃的低溫,因此工作人員需要以雪槍隨時補充雪量,以維持這片美麗的雪景。看著滑雪場那壯觀的銀色圓頂,你或許會疑惑:在阿拉伯沙漠的正中心盡情滑雪,到底要付出多龐大的能源成本?

即使位於沙漠中心,杜拜好像從未曾為水發愁,從綠意盎然的花園、購物中心前的大噴泉,到建築旁的瀑布與水池,每一樣設施都需要水,阿聯酋購物中心內,甚至設有世界上最大的水族館;黎明時分,名貴馬匹在大水池內揮汗如雨地鍛鍊,結束後再返回嚴格管控空調的馬廄內休息;如果你曾經關注《不可能的任務》系列電影,那你或許不難理解,杜拜王儲哈姆丹(Sheikh Hamdan bin Mohammed bin Rashid Al Maktoum)殿下為何鍾情並收藏了一台水陸兩用的兩棲車,而且連杜拜官方也都推出了自己設計的車款,無虞的水資源對於杜拜這個沙漠國度,這一些紀錄理所當然地存在。

在沙漠中造冰,這個瘋狂的點子讓此地成為世界奇觀。

杜拜灣(Dubai Creek)是位於德伊勒(Deira)及布林杜拜(Bur Dubai)間的重要水路,幾世紀以來,每天都有許多小船絡繹不絕,這些歷史悠久的運輸船被稱為阿布拉斯(abras)。阿布拉斯在波斯灣傳統的大肚帆船(pot-bellied dhows)間穿梭前進,尋找裝卸貨物的港灣。岸邊矗立著一塊杜拜領導穆罕默德(Mohammed bin Rashid Al Maktoum)的看板,看板上的他,正以慈父般的目光,溫柔地注視著這片車水馬龍的港灣。

彈丸之地,何以崛起?

水手辛巴達(Sinbad the Sailor)是阿拔斯王朝(Abbasid)流傳至今的童話故事,他穿越非洲東部、亞洲南部的海域,尋找金銀財寶、大戰妖魔鬼怪;而來自西方的貿易與黃金,不僅像辛巴達一樣上山下海,更改變了阿拉伯半島的命運。從過去來自印度喀拉拉(Kerala)的香料、桑給巴爾(Zanzibar)的象牙與奴隸、金銀珠寶與絲綢,到今天的高科技產品、家電與汽車;從過去不畏風雨,乘風破浪的貿易船隊,到今天高聳的摩天大樓。物換星移,杜拜身為貿易中樞的地位卻始終不變。

杜拜灣上數不清的船隻,一週七天、一天二十四小時絡繹不絕地穿梭其中。

杜拜的崛起,就好像古老的阿拉伯童話那樣神奇,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偏遠小漁村,到摩天大樓林立的超現代都市。雖然身為以豐富石油資源知名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一員,但杜拜的石油含量並不像其他大公國那麼富足,因此杜拜跳脫傳統穆斯林社會保守的思維,以商業作為決勝的武器,以石油為基礎,推動金融、觀光等產業,並且不惜成本在各項建設爭取「全球第一」的名號,以在世人心中建立豪奢的形象。一望無際的沙漠中,奢華的杜拜,就像是海市蜃樓一般閃耀。

而水,一直都是杜拜的經濟命脈,無論是貿易還是漁業,水對杜拜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九三○年代前,杜拜都以採珠業而聞名,採珠工人駕著帆船,用夾子夾住鼻子,一日反覆下潛超過五十次,以賺取微薄的工資。

而在十九世紀末,有遠見的「杜拜之父」拉希德(Rashid bin Saeed Al Maktoum)下定決心善用杜拜在波斯灣絕佳的戰略位置,他耗費鉅資疏通原本淤積的峽灣,並制定了相對寬鬆的稅制,成功吸引了來自各地的商人,杜拜貿易樞紐的角色也從此奠定。

杜拜以採珠業起家,時過境遷,港灣對杜拜人的意義也隨之改變,唯一不變的是航行其上的傳統單桅帆船。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本文出自

塵囂綠帶

【本期封面】攝影/王慧思
陽台出現育雛鳥巢,寄人簷下的綠繡眼,已把城市當成自己的家,在公寓高樓上享受天倫之樂。繁華都會中,人與自然曾經清楚分野互不侵犯,今日豐富的城市綠帶所形成的生態跳島,則為野生動物提供了棲息與遷徙的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