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地馬拉的馬雅農業文化 富足.來自四千年智慧
瓜地馬拉中部高原上的古城伊希姆切,穿著傳統服飾的馬雅人聚在聖火周圍慶祝新年。歷經近代文明衝擊仍堅持傳統農業文化,林地農地不分,玉米豆類間作,亦不多伐一根枝。
失血的烏克蘭教育現場 不被戰火剝奪的地底教室
二○二二年二月全面開打的俄烏戰爭,至今三千多所烏克蘭各級學校遭受破壞。在東北邊界戰火前線的切爾尼戈夫,孩子唯有在地下室才能繼續上課。
衣索比亞十年強盛夢 終歸幻滅的一貸一路
中國與衣索比亞的最高統治者,都以一帶一路「自豪」,定調為「非洲之角和平發展構想」,商業銀行總部落成於二〇二二年,看似風光,但堆積的債務如銀行前的貧民窟,難掩捉襟見肘。
瀕危胡兀鷲重回歐洲天空 復育野放重現曙光
西班牙卡斯特里爾山脈上一隻胡兀鷲雛鳥正要野放天空。在歐洲,胡兀鷲曾瀕臨滅絕,中毒與獵捕壓力是牠們最大的威脅,如今透過再引入計畫,族群逐漸回復。
聚米為宅 義大利永續建築新篇章
永續建築是環保老議題,但執行起來困難重重。義大利生物建築師蒙特莉絲,以大米秸稈等稻穀蓋起了獨樹一幟的實驗性住宅當自己的家,夫妻倆以米建材在當地翻修整治了逾百間房子。
極北之境的俄國夢 動盪局勢下的世界一隅
緊鄰北極圈的斯瓦巴群島上,坐落著俄羅斯的煤礦重地巴倫支堡。烏俄衝突升溫,劍拔弩張的情勢下,人口組成多元複雜的小鎮上,居民各自的政治立場即便不同,在這個「急凍方舟」中卻也能和平共處。
昆蟲啟示錄 是怪物還是無名英雄
數百萬種的昆蟲,早於人類出現在地球上,體型嬌小、樣貌多端、顏色有繽紛有低調,在我們不知道的生態系運行中,扮演關鍵角色。
義大利火山群下 與危險岩漿共處的日常
義大利是羅馬文明起源,與人類文明並存的還有境內十四座火山,遠方的維蘇威火山下有龐貝文明,著名的Volcano Buono購物廣場也位於火山前,生活周邊的居民,早已將火山地景的壯麗融入生命熱情。
共生 攝影師的地球筆記
氣候變遷所造成的種種環境問題,影響範圍已從海洋生物擴散到人類自身,再也無法置身事外的人類,試圖以復育珊瑚礁為生態系扳回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