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索比亞十年強盛夢 終歸幻滅的一貸一路

中國與衣索比亞的最高統治者,都以一帶一路「自豪」,定調為「非洲之角和平發展構想」,商業銀行總部落成於二〇二二年,看似風光,但堆積的債務如銀行前的貧民窟,難掩捉襟見肘。

商業銀行總部落成於二〇二二年,看似風光,但堆積的債務如銀行前的貧民窟,難掩捉襟見肘。(攝影/Adriano Valerio Marzi)
商業銀行總部落成於二〇二二年,看似風光,但堆積的債務如銀行前的貧民窟,難掩捉襟見肘。(攝影/Adriano Valerio Marzi)

○二三年十月,北京舉行第三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這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這項旗艦計畫的十週年。超過一百五十個國家加入這項占全球近50% GDP經濟規模、投資總額直逼一兆美元的大型計畫。一帶一路倡議的旗艦計畫包括建設全球公路、鐵路和基礎設施,中國並聲稱一帶一路創造了四十二萬個就業機會,並帶動四千萬人脫離貧窮。這些基礎設施大部分由中國政府挹注龐大資金,因此,中國可成為最大債權國,進而擴大其外交和地緣政治影響力。

台南老店特別多,比如專為人書寫婚喪喜慶及碑文等的聯彩布莊,這在電腦印刷普及前是非常必要的日常小店,過年前尤其忙碌,張健一撐持家業五十年。

讓聲名狼藉的政權蓬勃發展

《經濟學人》在「一帶一路」十週年時為文指出:「西方國家普遍認為,倡議的真正目的是建立一個由中國主導的世界秩序,使聲名狼藉的政權得以蓬勃發展。」出席峰會的各國領袖名單猶如罪犯照片集,以俄羅斯總統普丁為主要代表,甚至激進組織塔利班也派人出席。一帶一路倡議究竟是金援國際發展?還是鞏固獨裁政治?顯然爭議不斷,且風光不再。

二○一三年時,習近平主張一帶一路將建立「穩定、可持續以及風險可控的投融資體系」。然而現況背道而馳,許多參與國家正面臨破產邊緣。

二戰後曾被美國大力扶植的衣索比亞,曾和美方簽訂十多個經濟和軍事協定,但在多年內戰和國際局勢波動下,成為一帶一路在非洲的中心樞紐。近年來,一帶一路效益不如預期,導致衣索比亞公債逾三百億美元,占GDP一半以上,每年虧損二十億美元,幾乎占出口稅收的一半。衣索比亞正面臨經濟危機,外匯存底支付進口能力甚至未達一個月,且通膨率高達50%以上。衣索比亞比爾(Birr)兌美元的黑市匯率達到近100:1,衣索比亞在國家風險評估屬於最高風險,經濟困境導致民不聊生。

一帶一路興建的亞吉鐵路,連接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與吉布地的多哈雷港,中國於此建立第一個海外軍事基地,並通過曼德海峽建設多功能海港,包括大型貨櫃區和石油庫。中國近一半的石油進口和40%以上的海上運輸都經由曼德海峽,阿拉伯語為「淚之門」。

亞吉鐵路穿越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和吉布地首都吉布地,這是第一條非洲跨國鐵路。

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四十億美元資金貸款,由中國中鐵設計建造的亞吉鐵路,主要考量許多將工廠轉移到工資低廉的衣索比亞的中國企業,車站的看板標示和廣播皆以中文為主,衣索比亞的官方語言阿姆哈拉語為輔,取代十九至二十世紀法國殖民時修建的百年鐵路。

中國在衣索比亞投資的基礎建設不勝枚舉,而東非一直是習近平野心勃勃的重點。舉例來說,中國進出口銀行出資三.四五億美元,由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擴建的博樂國際機場,使非洲航空樞紐容量增加一倍,可容納年旅客總人次超過二千五百萬人;中國同時斥資三十億美元,資助連接吉貝三號水壩和衣索比亞復興大壩的電網工程,是藍尼羅河上最大的非洲水力發電廠。此外,中國企業耗資二十五億美元,擴大農村地區的行動網路覆蓋率,並建造多個工業園區,目標是將衣索比亞打造成全球紡織和製造業中心——JP紡織和上海紡織等企業皆設立於衣索比亞國有的工業園區內;其他像是三聖藥業和華堅鞋業集團也設立私有工業區,二○一八年期間曾雇用高達七千多名衣索比亞籍員工。北京放貸的關鍵條件是上述所有基礎設施全部未經公開招標,直接委託給中國企業,且融資條款嚴格保密。

中國鐵路工作人員引導乘客前往由中國銀行資助、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建設的亞吉鐵路列車。

背負沉重「隱性」債務

儘管放貸平均利率(4%)幾乎是世界銀行利率的兩倍(2%),中國融資成功的關鍵在於資金的立即性、履行速度以及幾乎不存在的官僚結構。快速融資彷彿飲下一杯危險的雞尾酒,將衣索比亞推向金融崩垮的邊緣。

全球三大信用評等機構之一惠譽國際在二○二三年十一月第二次調降衣索比亞長期外幣評等,由CC(高違約風險)調整至C(即將違約),顯示衣國「在不違約情況下履行償付債務之義務存在高度脆弱性」;另一信用評比機構穆迪同年九月也調降衣國長期信用評等;而摩根大通(JPMorgan)針對衣國發生債務違約的風險評級為「最高」。

阿迪斯阿貝巴大學經濟學教授阿勒馬耶胡.格達(Alemayehu Geda)解釋:「除非重新調整債務償付方式,否則衣索比亞將違約。衣索比亞債務重整自二○二一年初首次在G20峰會上提出以來,因尋求透過二十國集團的共同架構協商債務未達成共識而延宕。西方國家要求向所有債權人公開中國與衣索比亞貸款協議細節,然而習近平不接受,他堅守兩國雙邊談判政策。

中國是衣索比亞的主要債權國,除了三分之一的官方債務以外,中國亦是另一筆五十億美元「隱性債務」的債權人,這些債務主要由國有企業、銀行或其他受益於公共財政但未列入國家財務報表的合資企業所簽訂。總部設在美國的公開數據中心「援助數據」(AidData)發布的《依貸依路──中國全球開發性金融新數據報告》闡明,一帶一路無疑是一段隱性債務上升、主權債務下滑的冒險。

美國研究中心執行董事布拉德利.帕克斯(Bradley Parks)表示:「自二○一三年推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中國政府一直試圖利用債務來獲得金融市場的主導地位。中國在全球近70%的海外貸款並未列入世界銀行的官方統計數據中,因為這些貸款流往國有企業、國有銀行、特殊目的企業、合資企業與私人部門機構,皆未記錄於低收入與中等收入國家的政府資產負債表上。這些未公開債務高達三千八百五十億美元,隱性債務的問題隨著時間遞進愈演愈烈。一帶一路貸款國信用風險劇增,習近平開始對債務人強制實行還款保證條款,例如抵押擔保放款等。」

針對衣索比亞債務違約,中國要求衣國透過「替代支付方式」償還債務。根據衣索比亞最權威的報紙之一《Reporter》報導,「去年二月,財政部長艾哈邁德.希德(Ahmed Shide)訪問北京期間,同意中國財長透過替代支付方式重整衣索比亞債務。重整策略包括增加對中國原物料出口交換債務的機制,以及將其他建設項目發包給中國投資者。」一帶一路在衣索比亞的重大工程存在高風險,結局可能淪為下一個斯里蘭卡的漢班托塔港,或是連接寮國首都永珍和中國雲南省的鐵路——這兩項基礎設施都是中國出資建造,但後來由於債務問題,中國取得七成產權及九十九年的獨家經營權。過去三年,中國銀行未放貸給衣索比亞,但習近平最近宣布衣索比亞獲一年的償務減免。此外,上屆「一帶一路」論壇結束後,衣國政府獲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吳富林的「正面回應」,解決衣索比亞的基礎建設因十三億美元放款遭扣留,導致進度嚴重落後的困境。

列車上的餐車段車廂新穎,工作人員殷勤等待。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本文出自

無竹令人俗

【本期封面】攝影/陳榮豐
海拔一千六百公尺的雲林石壁,竹林與柳杉林形成一片綠海,疏伐整地之後,一座以減量設計、環境美學理念實踐的竹森療園區優雅現身。過去我們把竹林當薪材使用,論斤秤兩,今日才發現竹林價值其實無形更勝有形。這一項由政府與民間合力促成的竹林活化創生計畫,為曾經荒廢的五百甲竹林鑲上一顆療癒的綠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