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閃一閃亮晶晶,好美
美麗的晨曦,總出現在黑夜之後;幸福的感覺,產生於苦難的折磨;心靈的洪災退後,會帶來一波波的豐收。只要保有樂觀進取的毅力,擁有知足感恩的心念,霧霾過後總會見青天。
現任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暨慈濟人文志業基金會執行長,《經典》雜誌發行人。
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曾任記者、採訪主任、總編輯。榮獲1983年全國十大傑出青年、1982年金鼎獎新聞編輯獎、2000年金鼎獎雜誌編輯獎。
皈依上證下嚴法師,法號思熙。著有《月映千江》、《惜緣》、《微觀人生》、《生命的承諾》、《生命的風華》、《攀登人生大山》、《生命的活水》等書。
美麗的晨曦,總出現在黑夜之後;幸福的感覺,產生於苦難的折磨;心靈的洪災退後,會帶來一波波的豐收。只要保有樂觀進取的毅力,擁有知足感恩的心念,霧霾過後總會見青天。
歷史有時候總是講不清,甚至以訛傳訛就成為正史。大動亂時代,就有數不清的小型悲喜劇,艾家只是其中的典型。看懂了時代,就看懂了泰難民的悲喜劇與艾家的故事。
水的清澈,並非因為它不含雜質,而是在於懂得沉澱;心的通透,不是因為沒有雜念,而是在於明白取捨。
在不斷老死的過程中,生與死之間的距離是衰老。這雖然是人生的共同點,但可以不同的是:衰老的過程,生命的價值有輕重之分,使命有小大之別。做到了,生命才有非凡的意義,才有分量不輕的價值。
政府正如火如荼的推動「長照2.0」,企圖給失能失智的年長者有一個更為良善的照護制度,專業的照護或金錢的補助固然重要,其實他們最需要的是生命熄滅之前的尊嚴,與走下生命舞台的最後亮麗餘光。徒有制度不是對治社會老化的萬靈丹,如何對症下藥,了解老少的心態,在施行「長照2.0」制度過程的人為善待,才是重點良方。
正向的心念很重要,而且正向的心念是可以練習的,保持「平靜」是練習正念的第一步。平靜不代表沒有噪音、沒有困擾、沒有難題,而是指身處在這些干擾之中,心依然安寧,覺悟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都是心的悸動。
科學日愈昌明、物質日趨豐富的現在,人們在電子媒體和智能網路無所不在的影響下,生命的價值,生活的態度,生存的方式,都發生了巨大改變。文學的涵養逐漸失寵,生活的藝術逐漸被忽視,美感正在從我們的日常生活裡快速流失中,這些正好是心靈愉悅的重要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