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會

扮將 穩定人心的「將」信仰

擺手顫力,馬步扎得穩當,人扮成將,約束自身、嚴守戒律。戍衛於神前,勇武地守護地方,親身實踐出安定與教化的力量。

台灣竹木誌 從柔韌耿直到千面多變

孟宗竹被切段,作為燒製竹炭材料。透過台灣先進的林產科技,原竹的應用範圍更加開闊廣泛。昔日的台灣竹,從傳產的落寞中力圖突破創新。

出軌後的前進 從鐵路特性解讀事故背後

太魯閣號事故現場,毀損的軌枕可看出當時衝擊力道之大。除了台鐵組織的結構性問題,鐵路的特性及發展也潛藏危險因子。「安全是回家唯一的路」不應只是口號,而是你我須念茲在茲的行動。

玩字型 日常美學的創造

字型是文字外衣,在強化它的溝通功能同時,也賦予美感造型。從毛筆、活版印刷到數位電腦,書寫工具的不斷演變,無阻於傳統書法家、當代字型設計者,無窮的靈感與創意。

調香尋味 台灣香料新拼盤

香料的使用,過去為了保久,今日則為了嘗鮮,味道也是記憶的偵探,帶我們看到母親的流離、移工的鄉愁。內陸的香辣、南洋的酸甜、加上台灣自然山林的氣味,不斷地包容吸納,調配出今日台灣島上的好風味。

當疫情成為「新常態」 借鏡他國抗疫之路

與病毒共存、與口罩共處的「新常態」來到我們眼前,除了關注台灣,也借鏡他國曾走過及正在走的抗疫之路,做好準備。

香氣台灣 大自然的煉金師

人從自然來,也想往自然去。喜歡植物精油的氣味,是一種內心回歸的呼喚。隨著嗅覺,直通腦門的祕密通道,也喚起台灣生活中的諸多美好。

將就文化下的反美學 台灣學生制服

包括運動服在內的學生制服,是學生生涯裡記憶的一大部分。既然每天都要穿,一套剪裁合身、款式大方、色彩搭配和諧的制服,無聲傳遞的美感,遠勝於偶爾探訪美術館、博物館的蜻蜓點水。

當捷運穿城過 新桃園能否留住故人故事

捷運不只乘載通勤旅客,還有城市追求成長的期待,軌道被期盼著為所經之處帶來效率和繁榮,但城市也是形形色色的人生活成長、留下記憶的空間。新與舊、快與慢,不同想像與價值觀,在軌道延伸之處衝撞人們問著桃園的未來,是否有故人故事的一席之地。

功名與利祿 文昌財神的信仰加乘

功名與利祿,作為人生價值的加乘,文昌與財神信仰就是面對人生裡「勇於追求」的對應與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