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覺與記憶之間有一條神祕的時光通道,聞著聞著,就把你帶回了過去。
香水(香奈兒N°5)是瑪麗蓮夢露最知名的一件外衣,殊不知,八十年前的台灣人也有一款國民外套:明星花露水。
這一件台灣國民香水,裡面除了橙花、玫瑰葉、檸檬等天然植物香氛,酒精成分高達73%左右,除了為人民帶來幸福的香氣,並肩負著去汙、殺菌、防痱、止癢的功能,實質上來說,這款阿嬤級的香氛,是昔日大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夏令衛生用品。
說起台灣的香氣歷史,離不開清潔衛生這件事,在物質條件不豐的年代,潔淨是最基本的禮貌,白蘭香皂、美琪藥皂、蜂王黑砂糖香皂還曾經是最佳禮盒首選,「洗香香」更是一種殊榮,飄著香氣,代表美好。
推開衣櫥,一股嗆鼻、安心的樟腦味兒迎面襲來,可能也是許多人童年難忘的「時光之味」。白色晶體狀的樟腦丸又稱「衛生丸」,由樟樹提煉,用來防蟲、除臭,是居家必備的清潔用品,而這股民生需求,也為台灣早期的伐木(樟樹)歷史揭開了序幕。
神奇的植物工廠
對於森林的利用,多數人的認知落在砍樹取材、製漿造紙,其實林木的二次代謝物,對人類更有著無法想像的重大貢獻:從金雞納樹的樹皮上提煉治療瘧疾的奎寧,從紅豆杉中提取太平洋紫杉醇,治療卵巢癌、乳癌,柳樹中的水楊酸則是製作阿斯匹靈的主要原料……,森林根本就是人類的大藥庫。
中興大學森林系特聘教授王升陽是國內天然物化學研究領域的箇中翹楚。在他眼中,植物是一座神奇的工廠,從中可以生產已知與未知的種種可能。因為,植物擁有的生化酵素系統,能從最簡單的光合作用產生葡萄糖,並將之轉換成四十萬種以上的天然化合物。
跟著他步入校園,參觀由他一手打造領導的「林木代謝體學暨天然藥物開發」實驗室,走道上,一座三百公升的大型鍋爐正冒著熱氣,蒸煮從實驗林裡疏伐下來的香杉碎屑,忙著張羅裡外的助理研究員賴建興說,從早上八點開始煮,下午五點左右即能分離出精油與純露。香杉精油裡的雪松醇(Cedrol)成分,據說含有促進毛髮生長的功能,近來可是個大熱門呢!
研究室內,兩名身穿白衣的助理正埋頭做著山肉桂純化物的化學分析,左右各有一台氣相層析質譜儀、液相層析質譜儀,以及核磁共振光譜儀,皆要價不斐,王升陽告訴我,電腦螢幕上高高低低不同波段的小山峰,每一個線條頂峰代表不同化合物的數據。他新近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中指出,檸檬及天竺葵精油裡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血管收縮素2(ACE2)蛋白的表現,降低受新冠病毒感染的風險,成了點閱及引用率最高的一篇學術論文。
「我們說植物所合成的成分,其實是千萬年演化所致,植物以顏色、香氣來招蜂引蝶、傳宗接代,以及對抗微生物、病蟲危害等反應,這些具有生存機制、防禦功能的天然化合物,被人類拿來製成除菌、抗發炎、抗老化等妙方。」喜歡穿著短褲、涼鞋,在研究室一派輕鬆地「晃蕩」,艱澀的學理在他生動幽默的解釋下,豁然開朗,王升陽常自嘲:「我走的是『演藝路線』,只要願意學,你不可能聽不懂」。
不砍樹的森林利用
去年接受林務局委託研究「本土森林植物精油產業化體系的建立」,在成果報告中他提出了十種具潛力的本土樹種:六種木材(紅檜、扁柏、台灣杉、香杉、牛樟、香楠),四種葉部(肖楠、白千層、柳杉、龍柏)來提取精油。
「如果將香杉論斤秤兩賣,一公斤的原料價格僅四‧二元,但如果製成香杉精油,10cc即可賣出上千元的高價,相當具有產業化價值。」算盤撥一撥,香氣顯然是門好生意。
但,森林精油產業有沒有可能造成台灣森林的浩劫?
林務局造林生產組組長張偉顗表示,「這些森林精油的原料,都來自製材過程的下腳料,或疏伐撫育之後的修枝、莖葉,不會有傷害森林之虞。此外,對於林農來說,過去處理林業剩廢需要花費運輸及處置費用,現在妥善利用廢材,反而能創造出另一種高產值的森林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