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熙

現任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暨慈濟人文志業基金會執行長,《經典》雜誌發行人。
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曾任記者、採訪主任、總編輯。榮獲1983年全國十大傑出青年、1982年金鼎獎新聞編輯獎、2000年金鼎獎雜誌編輯獎。
皈依上證下嚴法師,法號思熙。著有《月映千江》、《惜緣》、《微觀人生》、《生命的承諾》、《生命的風華》、《攀登人生大山》、《生命的活水》等書。

王思熙 相關的文章

人的一生留下了什麼?

善與愛就是一個人一生所能夠留下來的財富,留下的善與愛愈多,人生的價值就愈豐厚,這就是生命的意義吧!

歷史果真是不斷輪迴循環嗎?

仿冒剽竊,盜取強國的品牌、技術,幾乎是弱國圖強不可避免的途徑,過去如此,現在仍然如此,但這不是自立圖強的途徑,培育人才,投下研發資金,建立研究團隊,老老實實走創新研發道路,才是富民強國的根本之道。

泰戈爾一則故事詩的結局

布施是給人以希望,這種希望不僅止於接受被幫助的人,幫助別人的人也因此得以看見人性善的循環的希望。

許窮鄉孩子一個希望的未來

最有效突破觀念的做法,就是教育,而且必須把教育用到生活上,驗證孩子受到良好教育,結果是有益的,能讓族群往良性的方向發展。

從生到死之間的距離

在不斷老死的過程中,生與死之間的距離是衰老。這雖然是人生的共同點,但可以不同的是:衰老的過程,生命的價值有輕重之分,使命有小大之別。做到了,生命才有非凡的意義,才有分量不輕的價值。

有一種力量可以創造奇蹟

人世間無不是善,也無不是惡。是善是惡全憑一個正念。心正了,念頭對了,是非善惡自然條條分明,待人態度和處事原則自然有分寸。

美麗之島的韌性與哀愁

防震抗災人人有責,讓大地得以休養生息,減少不必要的破壞,否則經濟再好、建設再多,都不如讓人民有追求居住安全和美好生活的殷殷期盼。

正在形成的人類大災難

培養不受人惑的正思維能力很重要,養成不受人惑的獨立思維更重要。人類是否能永續發展,取決於人類的思想領域是否正向,而不是在於物質文明是否發達。

虛與實共構的寓言故事

從宏觀角度看,世界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可以共枯,也可以共榮。是枯是榮,人類可以作出正確的選擇,只要勇敢去除一己之私與一國之利。

可能造成人性雪崩的臨界點

要世界變得更好,求神不如求己,好事就從自己做起,不管別人怎樣看。儘管未來心不可得,但看見了現在的人心,就能看見未來世。佛言真實不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