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培淂

本名Alberto Buzzola,《經典》雜誌攝影召集人。
作品【海峽系列】獲2011年金鼎獎最佳攝影獎。〈難行仍行:邁向理想環境的交通規劃〉獲2012年吳舜文獎最佳專題攝影獎。

安培淂 相關的文章

水沙連──人類學寶藏 我們都是打里摺

位居台灣地理中心的埔里,四五千年前就是人類宜居之地,不遠處是中央山脈西翼,台十四線伸向霧社、合歡山區,通達花蓮,近處則有水圳與重要的杷城大排灌溉稻田、茭白筍田,面積一六二平方公里出土了大小史前遺址五十處。

園丁.保姆.修復師 地球股份有限公司徵才中

曾經以為自然資源可以盡情揮霍、無限需索,直至大地反撲……棲地維護、物種復育、手作古道,綠領工作者懷著照顧母親的心,修復地球。

莫拉克.毀滅與重生 生生不息巴楠花Padan

高雄杉林大愛園區有千戶自莫拉克風災後下遷的人家,來自不同村里、部落與族群,混而有序地共生,愈挫愈勇愈多采多姿,如同時間長河下的台灣島。

植物園遺址 上看四千年 一個成熟的史前農業社會

九年前台北捷運局和考古團隊聯手三年開挖,掘出四千五百年前至近代二十餘萬件文物,證實古台北湖的淤積演替,逐漸成熟一個農業社會。

鳳鼻頭遺址 浪裡來去高雄灣

相對於台灣東部五千年前的卑南遺址,西海岸也有一處年代相當的鳳鼻頭遺址,它坐落於鳳山丘陵,一公里外的腳下就是鳳鼻頭漁港,當年陷落於古高雄灣海水裡。

火鶴花的美麗冒險 花卉色彩學

台灣外銷量第三大的火鶴花,正將「熱情洋溢的氣息」傳遞各地,這不僅是科學研究過程,更是一場美學的探索。

人與猴 共享空間的挑戰

當城市中的鄰居增加了野性的台灣獼猴,這種共存的現況也讓人們面臨新的生活規則與挑戰,能否透過現存的環境教育與生命教育,提高對獼猴的容忍度與尊重牠們的生活空間。

斷與續 台灣竹藝復興 破繭而出

竹子脫離常民想像,來到一個奇妙的魔幻時刻,美感是什麼?最無用,也最實用的人生依託,從後繼無力的傳產困境,來到創意無限的新世代,台灣竹,迎接的會是什麼樣的未來?

花蓮大震下的孤島──西寶 路遙知馬力

就在清明連假前一天,花蓮豐濱陸地上發生規模七.二強震,被譽為鬼斧神工的太魯閣峽谷頓時天崩地裂,如國寶玉石砸個粉碎,直落立霧溪谷的千仞石壁,重創閣口到綠水間十一公里道路。

台版共生的實踐 門裡門外都是家

非親非故,這嬤孫倆在閒置的小學校園相遇,一邊有幼兒園一邊日照據點,用有限的社福加民間資源做混齡共生、青銀共居,乃超高齡社會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