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培淂

本名Alberto Buzzola,《經典》雜誌攝影召集人。
作品【海峽系列】獲2011年金鼎獎最佳攝影獎。〈難行仍行:邁向理想環境的交通規劃〉獲2012年吳舜文獎最佳專題攝影獎。

安培淂 相關的文章

花蓮大震下的孤島──西寶 路遙知馬力

就在清明連假前一天,花蓮豐濱陸地上發生規模七.二強震,被譽為鬼斧神工的太魯閣峽谷頓時天崩地裂,如國寶玉石砸個粉碎,直落立霧溪谷的千仞石壁,重創閣口到綠水間十一公里道路。

台版共生的實踐 門裡門外都是家

非親非故,這嬤孫倆在閒置的小學校園相遇,一邊有幼兒園一邊日照據點,用有限的社福加民間資源做混齡共生、青銀共居,乃超高齡社會當務之急。

減法照顧 還我活著的本事

有時人被照顧得太好,反而倒退了原本會做能做的機能? 失去自主與獨立?

無竹令人俗 竹子與現代的我們

雲林石壁山上的五百甲竹林與柳杉林形成一片森林綠海,以孟宗竹為主要建材的穹頂竹棚與小柴軒,畫龍點睛地成為竹林療育的小亮點。現代人的身心很脆弱,竹子卻以韌性與柔情穩穩地接住了我們。

台灣文明進行式 始自四百年前的甜蜜奇蹟

十六世紀草莽台灣尚處史前時代,根據一六○三年最早觀察記述,繪製成各版本的民間采風,呈現早期西拉雅人滿山獵鹿,但趕牛犁田的則是漢人的情景。荷治時期雖僅三十八年,卻帶來全新思維和國家治理方。

台灣信史之發軔 鯤鯓起樓四百年

十五世紀科學革命後,歐洲人海上冒險來到台灣大員,除了文字紀錄,航海士與隨船畫家繪製海圖且經常更新,一六三四年的熱蘭遮堡航海圖,成為導引船隻入港的地標。

孟買的虛幻與現實 台灣學者印度觀察

孟買是印度的金融、商業和娛樂之都,也是世界十大商業中心之一。一般旅人看不透的孟買,處處充滿各種驚奇的異國色彩與神祕的魅力,比如這對夫妻在自家陽台上放風箏,是傳統風箏節後迎接豐收之神的祝禱。

明察秋毫鳥木雕 百年木作的生命續航力

從「大砲手」轉為台灣方興未艾的鳥木雕。黃麟鳴手上的這隻是冬候鳥蒙古,以一比一如實尺寸上色六至七次。其父祖輩從廟宇小木作、佛像一路見證百年木雕史。

金銀之島 立霧溪流金歲月

自古台灣有條黃金河,立霧溪從太魯閣峽谷沖刷岩金來到「哆囉滿」,大航海時代吸引西、荷東來,日人在溪畔崇德挖出金條金針,近代考古證實,千年前它早已是十三行人南下的囊中物。

獨老處方箋 在地人互拉一把

這是一個人人都可能成為「獨居老人」的時代,無論是自願還是不得不,只是早晚問題,沒人能置身事外,但高齡獨居未必與「孤苦」或「孤獨死」畫上等號,除了個人應持續學習、維持社會連結之外,社區也應發揮在地力量,增加落單者的心理支持,培養互助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