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 練身更練心

全球瑜伽人口超過三億人,師資與進修需求也急速成長中。瑜伽跳脫出原先的神祕色彩,成為現代流行的健身運動,既是身體的修練,也是一種尋求心靈平靜的方式

瑜伽海洋師資班學生做完阿斯坦加瑜伽,用手印平衡身體能量。(攝影/周書羽)
瑜伽海洋師資班學生做完阿斯坦加瑜伽,用手印平衡身體能量。(攝影/周書羽)

三晚上近七點,學員魚貫走入位於台北市仁愛路旁的瑜珈境會館,向櫃台登記上課,換上瑜伽服後,緩緩地坐於瑜伽墊上,準備上瑜伽課。

「掌心朝向正前方,先不要急著把手向前……從你的骨盆兩側到肋骨跟肋骨之間的肌肉,一節一節地向上延展……。」教室前方邊示範瑜伽動作,邊帶著口令的瑜伽老師陳淑麗,今年已年過七旬,練瑜伽二十多年。

「前陣子我去走秀,我代表老中青三代的老一輩。我穿起平常生活不太穿的高跟鞋,步伐卻絲毫不輸其他年輕模特兒。那時,我真的很感謝我有練瑜伽。」專業模特兒出身的陳淑麗分享。

瑜伽,現在看來獨具風格、現代感,很難想像在一九八○年代,包含陳淑麗在內的許多人曾經認為瑜伽是個會走火入魔的活動。瑜伽甫引入台灣不到半世紀,風貌就有了許多翻轉,成為健身與運動的象徵,並有愈來愈多人投入瑜伽練習。台灣體育總會瑜珈協會會長羅明璋表示,十年前就已經有四十萬人在學瑜伽,現在則遠遠不止。根據國際瑜伽聯盟二○一五年的報告,全世界做瑜伽的人口更超過三億人。

除了大小瑜伽會館,從運動中心到社區、學校、公司等,都開設了許多瑜伽課程,收費從一小時幾十元,到一對一教學的一小時數千元都有。種類更是琳琅滿目,像是艾揚格瑜伽、阿斯坦加瑜伽、火箭瑜伽、流動瑜伽、高溫瑜伽等,或是以族群分類的孕婦瑜伽、親子瑜伽、銀髮瑜伽等。市面與網路上的資訊更是不計其數,加速傳播相關知識。

專業模特兒出身的瑜伽老師陳淑麗教艾揚格瑜伽,藉由瑜伽帶、瑜伽椅等輔具輔助,以達到體式的精確協調。

瑜伽人口大幅提升,也提升進修需求。台灣由各協會、會館推出的師資培訓課程要價數萬元或十幾萬元以上,幾乎全年無休,每個月都有大批的瑜伽老師誕生,還不乏赴瑜伽聖地印度或其他國家進修的人。

源自古印度的瑜伽其實流傳了上千年之久,直到西元一九六○年代開始在西方世界流行,後來再流行回亞洲。

想到瑜伽,一般人都會想到是提升柔軟度的拉筋運動,但詢問許多瑜伽練習者,他們普遍都搖搖頭,認為其魅力絕非僅止如此。

瑜伽士透過打坐冥想,通暢人體的三脈七輪。(圖片/Public Domain)

求「和」不求勝:協調、平衡

「通則不痛,不通則痛。瑜伽對身體的最大好處是讓身體循環變好。」元培醫事科技大學健康休閒管理系助理教授陳佑安說。擔任台灣體育總會瑜珈協會師資培訓解剖學講師的他,取得瑜伽教練證照,同時也是物理治療師出身。

陳佑安進一步說明身體循環的重要性,「肌肉過度緊繃、柔軟度不好,循環會變差,連帶肌肉附近產生痠痛,或各式廢棄物,造成乳酸堆積。長期下來的慢性疾病或慢性疲勞,還有某些發炎狀況。」身體發炎代表免疫失調,容易衍生大大小小的疾病;相反的,循環變好,能提升身體自癒能力。

「現代人經常過度使用某一塊肌肉,或是使用得太少。應該要在對的時間用對的肌肉,做對的事。」超越復健診所物理治療師劉佩綺表示,現代人久坐,也容易造成相關肌群「失憶」,或是核心失能。

陳佑安說明,人體很懶,肌肉很常忘記怎麼「做事」,必須時時再教育,避免特定肌肉不做事,引發肌肉痠痛或關節痛。而協助代謝組織廢棄物與輸送養分的關節潤滑液,最主要依賴關節活動產生,這些都證明「要活就要動」。

在印度恆河旁專注做瑜伽的印度瑜伽大師蘭德福,一生都致力推廣瑜伽。(圖片/達志影像)

然而,與其他運動的最大不同,在於瑜伽強調全身的協調平衡性,訓練全身的肌肉。一般運動則因為運動特性更需要著重單一部位,「像踢足球需要更多的下肢強度,而棒球投手的手臂肌力控制也很重要。」陳佑安說,「許多人以為瑜伽著重拉筋,但其實瑜伽強調的是『控制』。透過較緊繃或極限的角度,訓練關節與神經肌肉的控制。」

瑜伽原先只傳男不傳女,到一百多年前,才有女生開始練,但走進現代瑜伽教室,舉目望去卻幾乎清一色是女性學員,甚至常被定位為「女生的運動」,因為「女生柔軟度好,比較適合」、「男生比較適合重訓、打球」……各式原因。

「很多人聽到我練瑜伽,都會問我腳能不能掛於頭上。」前《康健》雜誌總編輯,現為作家、瑜伽老師的黃惠如戲謔地說。許多人似乎以為要身體夠軟,能把身體折來折去,做出高難度動作的人才能練瑜伽。但瑜珈海洋會館創辦人、師資培訓教練Corey表示,「缺乏柔軟度的人才更該提升柔軟度。」

文森是少數的男性學員,起初認為瑜伽是女生在學的,並數次婉拒已練瑜伽一年多的太太的邀請。有五十肩困擾的他,曾去看過針灸、整骨,都改善有限,但練了幾個月後變好許多,「我現在靠自我修復。」文森形容,男生朋友也因他推薦而來。

諾瑪瑜珈教室,學員掛於空中環上,為了與地心引力抗衡,更需要核心肌群的運用(左圖)。蘇尼爾的瑜伽正位課相當強調動作的精準度,以覺知身體(右圖)。

瑜伽更像是自己的練習,每個人的身體不一樣,做得到與做不到的動作其實都不相同。如果強迫自己一定要做到特定體位,就容易受傷。「老師在課堂上,要給予學員體位進階和退階的選擇,讓做不到進階動作的人可以改做退階。也要創造大家可以跟別人不一樣、不用完美的氛圍。」練瑜伽二十年以上、也受傷過的黃惠如說明,「受傷常發生在一些平常熟悉的動作上。」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1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作者
曾任《經典》雜誌撰述
經典雜誌特約攝影
本文出自

清法戰爭的基隆戰場

【本期封面】圖片提供/Lambert van der Aalsvoort
十九世紀末,法國人薩勒以鏡頭記錄清法戰爭下的北台灣戰場,山頭上,法軍主砲轟擊的濃濃白煙,戰事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兩方對峙,勝敗未卜。薩勒的攝影目的原本是為了獲得軍事情報,而攝影作為偵察的一種方式,對當時台灣的地形景貌、氣候變化、生活痕跡等做出了清楚的紀錄,卻也意外地為今日留下了難得的歷史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