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熱「腸」古「道」同行

決定地球永續與人類未來命運的關鍵,掌握在人類的一念之間。改變飲食習慣,推動蔬食,減少肉類攝取,重視生態,恢復雨林,回歸簡樸生活,減少資源浪費,讓已經生病的地球有充分的時間修養生息,才是正本清源之策,這也正是考驗著人類智慧。

誰說菩薩不在人間!

上人五大弟子,每位都是一本可以傳諸後世的好書。大師兄德慈師父的「德」;二師兄德昭師父的「勤」;三師兄德融師父的「穩」;四師兄德恩師父的「恭」;五師兄德仰師父的「巧」;都足為典範。本書出版在即,特為推薦。

不信疫後春天喚不回

在病毒面前,人類最好的抗疫態度,是戒慎戒殺,是自愛愛人,是以靜制變,是善待自然,是養成淨潔的良好生活習慣,是管好「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貪欲與縱情。總之,防疫的良方妙藥就是簡樸生活,尊重生命,節制口慾,與病毒和解,與大自然和諧共存。

這個年頭,人怎樣對待著人!

工業化、科技化、大數據、演算法,鋪天蓋地,帶來時代巨變。此時此刻,我們更應該時刻反省:人類應該怎樣對待大自然?人又應該怎樣對待著人?

俄羅斯的短詩

詩很短,情很長;文很淺,意很深,像飽嘗風霜的老人,細數被浪費的無辜歲月;像洞見世事的哲人,在幽暗的人生路上點燃一盞泛黃的殘燈

享受孤獨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內涵與外在,因為有內涵與外在,才構成一個完整的人。就如同一杯水,杯子是外在,水是內涵。自己的內涵是自身用歲月釀就而成佳釀,成分包括思想與觀念、品德與學識。自己的外在,也是自己平日修練而成的身形與儀容、態度與行為,兩者互為表裡,密不可分。

疫情為我們上了一堂課

在疫情面前,人類應該學會謙卑,知道自己的渺小。人生苦短,把握短暫的人生,過著有意義的生活,才是生命的終極目標。有人說:「人人都會死,但不是每個人都活過。」在這裡所說的「活過」,是指活得有價值、有尊嚴、有意義的過程,在經歷這場疫劫之後,但願人人都「活過」,不虛此生。

跟著「雲」走?

人類必須永保清明,高瞻遠矚,明辨是非,不受幻惑,如果能洞見網路科技「雲」的陰暗,即使社群網路短暫出現「蔽日烏雲」,憑著人類的韌性和智慧,熬過烏雲,迎接而來的是天晴,何懼之有?

別把惡習當個性

生活在民主社會裡的庶民,我們當然樂見民主,樂見聽到各種不同的聲音,但我們不樂見粗暴無禮的言行,把惡習當個性,在網路上任意揮鞭,愚弄人民,藉人多勢眾,將小螞蟻的個人,聚集起來成為網路的巨龍。

飲純淨開水,品非凡人生

《白水鑑心》是楊校長一生春風化雨的歷程自述。人生路上,有些事,有些人,有些名、有些利、有些人際之間的複雜關係,剪不斷理還亂,只要心存善念,胸懷感恩,具足寬容,一切的複雜,頓時都化為簡單而微不足道。這點,楊校長確實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