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二氧化碳,現在想起了甲烷

近幾十年來漸成顯學的氣候變遷問題,有不同的說法,有說是全球暖化,有說是極端氣候,不論如何,總就是認定為一個反常現象。於是科學披掛上陣,找尋造成這些異常的禍首元凶,這些年似已有了共識,那就是二氧化碳。但其實在大氣科學家對於地球為什麼變暖的討論當中,也曾經考慮過其他的因素,在大氣中最受到關注的氣體就是甲烷。

談談原子彈的那些事兒

近時因為電影《奧本海默》,原子彈這個久已未聞的武器,再被提出討論。要探究德國研製原子彈的計畫,就不能不談論偉大的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

諾貝爾獎的科學變貌

一百二十年來,諾貝爾獎審慎將事,上世紀九十年代巴瑞尼也告訴我,他們的網路與外面分立隔絕,提名審核作業也極端保密。大體上來說,獲獎的得主大多實至名歸,但仍然不免偶有遺珠,引起紛爭。

「賽先生」在北京

科學家主導思維討論的盲點,是他們被太多強勢的科學本位知識主導,忽略或根本藐視科學知識受到社會條件影響的因素。

科學如何成為了一種宗教

一般認知常把科學與宗教對立起來,認為一邊是理性的思維,一邊是迷信的執念,但如果對於科學發展的歷史與哲思有些認識,大概就不會有如此一刀兩切,過於簡略甚至是誤謬的看法。

韓國的科學和諾獎焦慮症

科學是一種哲學,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論,一種探究世事的方法,與一個特殊體制對於一種學位的要求無關。

科學理性的蒙面效應

以蒙面應對似乎無所不在的病毒,一如當年科學理性只針對有限範疇認知的「蒙面效應」,一點不錯,蒙面,也許能夠讓我們生存,但是否會如有名小說《瘟疫》說的,在疫情過後,我們也喪失了相互親誼關懷的能力。

約之愈益,邏輯實證的黃昏?

一百年前由數學推理而來的邏輯實證科學信念,面臨著出於其本身思維的困境,近代科學「主客分離,二元對立」思維以及「實證」與「化約」作為的前景如何?且待觀之。

豬心的世界 想起了布朗

今年一月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研究團隊,成功將豬心移植到一個心臟壞損的病人身上,這個動物心臟移植人體成功的首例,是異種移植醫學的一大里程碑,但也值得更多的討論。

科學是必然的還是偶然的

在現今留存的歷史記載中,人類起始對於宇宙物質生命的思維,是純粹客體式的描述,容或有一些主觀推理,現代科學開始利用人為控制的辦法,來了解宇宙的物質生命和自然現象,是相當主觀的人控思維,不再是純粹客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