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五月,很悶、很憂、很痛

疫情讓我們很悶,染疫者讓我們很憂,往生者讓我們很痛。醫界大老楊思標教授往生,和慈師父同天捨報,因緣不可思議,或許是約好同行吧!他們善與愛的漣漪正在不斷延伸與擴散,這是人生的價值,也是生命的意義,值得緬懷與景仰。

品讀人生的美感境界

科學日愈昌明、物質日趨豐富的現在,人們在電子媒體和智能網路無所不在的影響下,生命的價值,生活的態度,生存的方式,都發生了巨大改變。文學的涵養逐漸失寵,生活的藝術逐漸被忽視,美感正在從我們的日常生活裡快速流失中,這些正好是心靈愉悅的重要元素。

防疫大作戰的散文物語

幸福和快樂的量表不僅是物質擁有的多少,更在於心靈接觸大自然後自覺渺小的心滿意足。幸福與快樂不是來自於對物質的追求與富有,而是來自於心靈的知足與開闊。

許窮鄉孩子一個希望的未來

最有效突破觀念的做法,就是教育,而且必須把教育用到生活上,驗證孩子受到良好教育,結果是有益的,能讓族群往良性的方向發展。

有一種大格局叫「不常不斷」

在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處處都有「無明」的存在。所以,除了要了解「無常性空」的萬物本質之外,也要覺知「因緣所生法」的相因相依的連續性,唯有如此,人生道路上才能走得從容淡定。

盤點生命價值,活出人生意義

人生短暫,分秒正在老去。人生難得今已得,即使生命只在剎那互換間,也應活出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享受孤獨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內涵與外在,因為有內涵與外在,才構成一個完整的人。就如同一杯水,杯子是外在,水是內涵。自己的內涵是自身用歲月釀就而成佳釀,成分包括思想與觀念、品德與學識。自己的外在,也是自己平日修練而成的身形與儀容、態度與行為,兩者互為表裡,密不可分。

好的文學永遠是最美的風景

我們承認科技可以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但我們更相信文學可以豐富心靈。在心靈日顯空虛的現在,我們真的不敢想像沒有文學的世界,會是怎麼樣的世界。我們不妨捫心自問,一個機器人掌控的世界,果真是我們想要的世界嗎?

疫情為我們上了一堂課

在疫情面前,人類應該學會謙卑,知道自己的渺小。人生苦短,把握短暫的人生,過著有意義的生活,才是生命的終極目標。有人說:「人人都會死,但不是每個人都活過。」在這裡所說的「活過」,是指活得有價值、有尊嚴、有意義的過程,在經歷這場疫劫之後,但願人人都「活過」,不虛此生。

泰戈爾一則故事詩的結局

布施是給人以希望,這種希望不僅止於接受被幫助的人,幫助別人的人也因此得以看見人性善的循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