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民,人類製造!
面對俄國入侵,在烏克蘭第二大城哈爾科夫郊區,一名士兵駕砲護衛家園。戰爭沒有贏家,只有流離失所的無辜百姓,千瘡百孔的廢墟;但明知如此,依然有人點燃戰火,不惜製造源源不絕的難民。
曾任《經典》雜誌副總編輯。
2008年以《台灣脈動》、2009年以《川流台灣》(合得)連獲兩屆金鼎獎之最佳專題報導獎。2010《台灣山國誌》入圍卓越新聞獎。2013《文明密碼》獲台達能源氣候特別獎。2014年《咱ㄟ社區》獲金輪獎。2017年以《住的適當科技》入圍全球華人永續報導獎。
面對俄國入侵,在烏克蘭第二大城哈爾科夫郊區,一名士兵駕砲護衛家園。戰爭沒有贏家,只有流離失所的無辜百姓,千瘡百孔的廢墟;但明知如此,依然有人點燃戰火,不惜製造源源不絕的難民。
關於死亡,我們並不陌生。南亞大海嘯時,被巨浪衝上岸的浮屍遍野,新冠肺炎致死的人數迄今已達六百多萬;然而彷彿還不夠,教訓還不夠、警惕還不夠、顛沛流離還不夠,總是沒有贏家的戰爭,還是在烏克蘭境內烽煙四起。
才開春沒多久,疫情依然肆虐,俄國與烏克蘭的邊境上空,卻多了一道厚厚的烏雲。在國際間,恩怨情仇糾纏不休的國家不少,文化根源同為基輔羅斯的烏、俄兩國也是其一。加上此次事件涉及歐盟各國與美國各自在經濟、能源與戰略上的利益,原本就盤根錯節的情勢,更顯得複雜萬端。
雖是附屬建物,陽台因兼具景觀休閒與洗衣曬衣功能,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特別是它連接了室內與室外,半戶外的特性,除了讓它成為鄰居聊天的好地方外,也是街景的一部分,如能善加運用,對住戶與市容都有幫助。
市容的美觀不難,做到整齊與健康,就有了最基礎的美感。
源於歷史的沉痾,台灣市容難以改變,在都更成功前,有心人僅能以豐富彩繪突圍。
從吳沙入蘭起,到日治時期鐵道的通車,每次重大交通建設,都為宜蘭留下了深遠影響。兩面環山一面向海的地理位置,過去讓這些影響多半停留在沖積平原之內,直到雪隧開通,疆界被打破,但對某些人來說,快,總是還要更快,高鐵入蘭,便在這樣的「期待」下出現。
不管是淡水河,還是與它同名的小鎮,在自然的演變與人為的介入下,地貌不斷轉變,天際線更為零碎,但這樣的選擇究竟是好是壞?會不會有一天,一如台北市北門旁的高架橋一樣,在拆了之後,我們才知道加法不是唯一,減法有時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