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毋意

《經典》雜誌資深撰述

胡毋意 相關的文章

蜻蜓返家記 治水.方舟.一樂園

蜻蜓是視覺性昆蟲,同一種雌雄、熟與未熟顏色各異。全世界蜻蛉目七千種,溼熱的台灣四季皆有,計一百六十餘種。

重返伊甸園 台灣的山椒魚童顏不改

在高山上、在隱蔽潮溼的森林底層,有一種遠古來的生物,牠們行動遲緩、構造簡單、容顏不曾改變。台灣五種山椒魚,各自獨立、沒親緣關係,牠們如何活過億萬年?

花蓮大震下的孤島──西寶 路遙知馬力

就在清明連假前一天,花蓮豐濱陸地上發生規模七.二強震,被譽為鬼斧神工的太魯閣峽谷頓時天崩地裂,如國寶玉石砸個粉碎,直落立霧溪谷的千仞石壁,重創閣口到綠水間十一公里道路。

台版共生的實踐 門裡門外都是家

非親非故,這嬤孫倆在閒置的小學校園相遇,一邊有幼兒園一邊日照據點,用有限的社福加民間資源做混齡共生、青銀共居,乃超高齡社會當務之急。

減法照顧 還我活著的本事

有時人被照顧得太好,反而倒退了原本會做能做的機能? 失去自主與獨立?

台灣文明進行式 始自四百年前的甜蜜奇蹟

十六世紀草莽台灣尚處史前時代,根據一六○三年最早觀察記述,繪製成各版本的民間采風,呈現早期西拉雅人滿山獵鹿,但趕牛犁田的則是漢人的情景。荷治時期雖僅三十八年,卻帶來全新思維和國家治理方。

台灣信史之發軔 鯤鯓起樓四百年

十五世紀科學革命後,歐洲人海上冒險來到台灣大員,除了文字紀錄,航海士與隨船畫家繪製海圖且經常更新,一六三四年的熱蘭遮堡航海圖,成為導引船隻入港的地標。

明察秋毫鳥木雕 百年木作的生命續航力

從「大砲手」轉為台灣方興未艾的鳥木雕。黃麟鳴手上的這隻是冬候鳥蒙古,以一比一如實尺寸上色六至七次。其父祖輩從廟宇小木作、佛像一路見證百年木雕史。

金銀之島 立霧溪流金歲月

自古台灣有條黃金河,立霧溪從太魯閣峽谷沖刷岩金來到「哆囉滿」,大航海時代吸引西、荷東來,日人在溪畔崇德挖出金條金針,近代考古證實,千年前它早已是十三行人南下的囊中物。

城市密碼.台北賦格 攝影作為城市風景與記憶的延伸

影像策展人沈昭良集合九名攝影師,以不同角度解構老台北,重組新觀點。捷運中山站南西商圈也可以出現新的風景線、停格在有趣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