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疾與科學的嬗變
我們面對流行疫疾的對策,基本思維就是阻斷絕滅,採行的方法是隔離染病的可能,設計引發身體免疫的疫苗以及研發殺滅病毒的藥物,這其中許多是近代科學的思維。然而,在近代醫學逐漸認識本身困境的當下,面對這全面性的疫疾挑戰,是一個另闢新徑的大好契機。
科學如何成為了一種宗教
一般認知常把科學與宗教對立起來,認為一邊是理性的思維,一邊是迷信的執念,但如果對於科學發展的歷史與哲思有些認識,大概就不會有如此一刀兩切,過於簡略甚至是誤謬的看法。
斯德哥爾摩的新啟示?
近一個多世紀,特別是近幾十年來,每年十月間,位於斯德哥爾摩的瑞典諾貝爾委員會,都會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因為十月 […]
先是二氧化碳,現在想起了甲烷
近幾十年來漸成顯學的氣候變遷問題,有不同的說法,有說是全球暖化,有說是極端氣候,不論如何,總就是認定為一個反常現象。於是科學披掛上陣,找尋造成這些異常的禍首元凶,這些年似已有了共識,那就是二氧化碳。但其實在大氣科學家對於地球為什麼變暖的討論當中,也曾經考慮過其他的因素,在大氣中最受到關注的氣體就是甲烷。
暗物質有多暗
思維缺乏詩意和哲學品質的現下科學,雖說漸臨蹙境,但困於制式化的科研體系,一時間恐還難有改變,而執念過去看似成功經驗的致用運作,在趨利求功的人性本質推波助瀾之下,將繼續帶領我們,走向不可知的未來。
諾貝爾獎的科學變貌
一百二十年來,諾貝爾獎審慎將事,上世紀九十年代巴瑞尼也告訴我,他們的網路與外面分立隔絕,提名審核作業也極端保密。大體上來說,獲獎的得主大多實至名歸,但仍然不免偶有遺珠,引起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