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俄戰爭 相關的文章

戰火下的日常 這一站,烏克蘭

聖米迦勒金頂修道院前,被擊毀的俄羅斯坦克與裝甲車成了首都基輔最熱門的觀光「遺址」,震撼卻不濺血的戰爭現場,烏克蘭人攜家帶眷,親臨大開眼界的「輔助教材」,是國家尊嚴與眾志成城的最佳詮釋。

一場歐洲悲劇 烏克蘭現場直擊

烏克蘭四個多月的戰火與離亂,仍未停歇,亦無勝負,只有死傷相枕。然而,救急救難的愛、無私與善舉,在斷垣殘壁與身心受創的縫隙間,開出一朵又一朵花。

編者的話

戰爭不單是數字,不是選邊站的遊戲,而是真實的生活,難民接下來所面對的困境、對未來的徬徨,都會化為難以擺脫的日常,都需要持續的關注與協助。

戰火無情,人間有愛

人心的動與靜、善與惡,常是差於毫釐,失之千里。大家以平靜的心好好過日子,所過的就是平安盛世;然而少數有權力的人內心一動,就會讓社會動盪、物資缺乏,若加上戰火燃起,老百姓就沒有好日子過了。

普丁的少年兵 俄羅斯帝國復興夢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發國際社會強烈撻伐,總統普丁意志堅定,停戰之日未明。自幼接受軍事訓練的少年軍,以復興俄羅斯為己任,成為普丁的強大後盾。

出俄羅斯記 烏俄衝突下的出走潮

位於芬蘭赫爾辛基的中央車站,自從烏俄衝突後,每天穿梭著許多倉皇失措的旅客,他們是亟欲離開母國的俄羅斯人,每個身影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理由,對他們而言,赫爾辛基不僅是鄰國的首都,更是離境的唯一途徑。

編者的話

關於死亡,我們並不陌生。南亞大海嘯時,被巨浪衝上岸的浮屍遍野,新冠肺炎致死的人數迄今已達六百多萬;然而彷彿還不夠,教訓還不夠、警惕還不夠、顛沛流離還不夠,總是沒有贏家的戰爭,還是在烏克蘭境內烽煙四起。

同門鬩牆? 從俄烏千年淵源談起

烏克蘭第二大城哈爾科夫,距離集結邊境的俄羅斯軍隊僅四十公里;烏克蘭與俄羅斯擁有共同的歷史根源,發展出恩怨情仇交織的歷史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