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泰北的烏龍茶源於台灣,今日規模與行銷市場卻青出於藍。茶田耕作改變了泰北高山的農業地景,從「境外茶」中我們找到台灣的技術與愛心,品飲一杯中南半島的烏龍茶,除了風土,更有各種滋味點滴在心頭。
炭火與茶苗 異域.僑鄉.泰北茶
在曾經是一片鳳梨園的密章翠峰茶園,春茶採摘正緊鑼密鼓進行著。有別於昔日台灣「送炭到泰北」的苦情難民村,今日泰北令人耳目一新。
情牽泰北 回首來時路
三十年前得知泰北無證僑生處境,劉小華自此走上為泰緬孤軍後裔爭取身分的抗爭之路。
泰北回賀慈濟村的艾家
歷史有時候總是講不清,甚至以訛傳訛就成為正史。大動亂時代,就有數不清的小型悲喜劇,艾家只是其中的典型。看懂了時代,就看懂了泰難民的悲喜劇與艾家的故事。
泰北密撒拉的那一人、那一村!
密撒拉還是密撒拉,但已不是原來的密撒拉,大端河的水仍然流淌,時間久了,誰又在意這段甚少人知的史詩呢?
天增歲月,再訪昌龍
「慈濟泰北三年扶困計畫」出爐了,昌龍和慈濟結上情緣。也就是這一次的情緣,昌龍浴火重生了,從草屋到瓦房,從荒山到果園,從絕望到希望,現在的昌龍村已今非昔比,不僅活出了自信,也活出了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