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一個夏天的海水滋味

發現這一整個夏天,我竟然沒碰過海水,當然也沒有嘗到海水的滋味。是不是許久以來的第一次?我開始思索著,是口罩延伸的效應,還有會不會是潛意識會有海是麻煩的這個想法?

在菲律賓巴拉望的熱帶海域裡,小丑魚躲在海葵裡,構成一片豐富生態景觀,(攝影/王志宏)
在菲律賓巴拉望的熱帶海域裡,小丑魚躲在海葵裡,構成一片豐富生態景觀,(攝影/王志宏)

現這一整個夏天,我竟然沒碰過海水,當然也沒有嘗到海水的滋味。是不是許久以來的第一次?我開始思索著。我有去花蓮七星潭,我有去墾丁,我偶爾會跟家人帶著狗狗從山上下到八里海邊,但竟然都沒有去碰到海水,僅是從一段距離的遠觀,是的,我找到原因了,那應是口罩延伸的效應,還有會不會是潛意識會有海是麻煩的這個想法?當然,這期間因為疫情嚴峻,將舊時代海禁時期的行政命令重新祭出的阻嚇也是原因。這也讓我這個島民來探索我的海的養成教育。

我的小學老師是一個典型受日本軍國教育形塑下的嚴師,一旦打起人來,全班的掃帚握把都會碎裂。但他在教我們游泳的時候,可是格外認真,他總是用紅色的長布條圍綁來權充泳褲,他說日本老師教他萬一水中碰到鯊魚,可把紅布條解開,一長條蕩在海中的紅布,鯊魚可是會被嚇跑的。雖然我的小學沒有泳池,但我們在隔鄰學校的泳池中學游泳,也幸虧日式教育的小學老師嚴厲地堅持下,讓我的泳技有一個基礎。

潮間帶裡,海葵蝦棲居在海葵中。

而那時的海,就是家鄉的夏天會跟兄長玩水(當然並沒告知家長)的林口海邊,海岸邊林立的廢棄圓型碉堡,總是被我們權充成更衣室或避陽的最佳場域。鄰近的淡水沙崙、白沙灣到金山等海水浴場,隨著年紀增長延伸到西子灣、墾丁與澎湖。也因為台灣當時除了漁民外並沒有所謂的私人遊艇,所以庶民百姓們對海的認知當然等同於海水浴場。但若是認真想起來,等到了解海不等於海水浴場,也應是當兵了。

我服役的隊伍是以嚴格操訓著名,演習期間扮演著紅軍搭著軍艦渡海澎湖,再換搭水鴨子登陸,攻擊防守方的藍軍,那段時期的海是軍事的流汗與嚴厲。三十餘年前,是中國走私品猖獗的年代,於是部隊被調至鹿港沿線守起海防來,是期望藉著部隊的剽悍威名,來遏阻走私客的企圖。

在南冰洋浮冰上,等直升機接駁上到南極站區。

當時用崗哨裡的強力望遠鏡偶可看到中國的木製三桅帆船出沒,總得盯著離開視線,再通報鄰近哨所繼續警戒,是時為了阻斷岸上的走私品接應,更常奉命驅離在海堤上或防風林裡的遊客或情侶,當他們露出不解的神情,很難告訴他們泰半的台灣岸邊都是警戒區,依法是不准閒雜人進入的。當時的海在當局眼中可能如同無形的圍牆,僅為了阻絕,早也失去了開拓的想像。

開始在媒體以攝影師為工作,那時水下攝影泰半都是研究學者的專利,一來是水中攝影相材昂貴,二來學習潛水所費不貲。但隨著國情的開放,對海的防阻心逐漸瓦解,周遭學潛水的朋友開始增多,也讓大家也開始關心到台灣的藍色國土的狀況。也應該是這個階段,海即是海水浴場的連結才逐漸淡化。

南極達爾可冰河與達爾可灣接壤處,浮冰犬牙交錯。

一九九○年,隨著中國南極考察隊到南極的探訪,在大海中體驗人的卑微與脆弱,尤在來回穿過西風帶,經歷無情的風暴襲擊,是時船的搖擺單邊幾達45°,浪峰與浪谷可達三十公尺的落差,而我位在上甲板的臥艙,透過艙窗竟然可看到驚心動魄的整片水牆,經歷了九死一生的同舟共濟後,意外的收穫是好幾位隊友都成了終生的好友。在南冰洋巡弋,除了冰山、水中或可見的南極小鬚鯨、企鵝群,或當船困在冰群裡,能走在浮冰上,這也是亞熱帶生長的我的難得體驗。

原本我也僅滿足於水面上游泳,雖然自己喜歡攝影,但傳統水下攝影器材笨重昂貴,且受限於水中無法換底片的限制,對水中攝影也僅止於好奇,完全沒投入的意願,儘管當時《經典》與好友汶松合作的《浮游國度》一書贏得許多好評,也一直持續刊載著國內外水中攝影名家的陸續專題報導。但下決心去取得潛水執照,也是因為曾親身報導了一次野放鯨鯊,當時了解如果有氣瓶肯定會有更好畫面取得的可能。

綠蠵龜悠游在小琉球的海中,這裡是少數人們與海龜能夠共游的地方。

一般將水底界稱為內太空,潛身進入,跟著魚群悠游,再加上數位潛水相機的普及,潛泳再加攝影,直如陸上街拍行徑般。選擇亞洲各地風光明媚的海邊,伺機入海,悠游其間,當然各地海水的滋味也就愈來愈熟悉。這期間《經典》與佳琳合作的《海洋台灣——大藍國土紀實》也陸續刊出,激發行政當局鼓勵人民能「知海、近海、進海」的「向海致敬」計畫。在現實的島上,各類的水上活動方興未艾,逐漸地,我們開始與大海有著真正的連結,就如同島上數千年前的南島民族祖先一般。

我思索著應於秋冬之際,到溫暖的島嶼南方,補償夏天的遺憾。

作者
現任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平面內容創作中心傳播長暨《經典》雜誌總編輯。 政大企管系畢業
本文出自

調香尋味

【本期封面】攝影/劉子正
香料,雖是食物中的配角,但少了這一味,主角肯定黯然無光。香料植物為食材添味增色,也帶來高識別度,聞到某種氣味,你會馬上對應出某個場景、國度。今日台灣,從原住民、移民到新住民歷史,在香料植物的跨國流動下,融合出的新台灣味,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