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北回賀慈濟村的艾家
歷史有時候總是講不清,甚至以訛傳訛就成為正史。大動亂時代,就有數不清的小型悲喜劇,艾家只是其中的典型。看懂了時代,就看懂了泰難民的悲喜劇與艾家的故事。
現任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暨慈濟人文志業基金會執行長,《經典》雜誌發行人。
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曾任記者、採訪主任、總編輯。榮獲1983年全國十大傑出青年、1982年金鼎獎新聞編輯獎、2000年金鼎獎雜誌編輯獎。
皈依上證下嚴法師,法號思熙。著有《月映千江》、《惜緣》、《微觀人生》、《生命的承諾》、《生命的風華》、《攀登人生大山》、《生命的活水》等書。
歷史有時候總是講不清,甚至以訛傳訛就成為正史。大動亂時代,就有數不清的小型悲喜劇,艾家只是其中的典型。看懂了時代,就看懂了泰難民的悲喜劇與艾家的故事。
每個世代,總有孤獨的身影;每個孤獨身影,總有一個悲壯的人生。每個悲壯人生的背後,總有苟活的原因。屈原、李白、杜甫等不少詩人都有悲壯的人生,悲壯的原因各有不同,就看當時的社會背景和各自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定了。
地球是所有生物,包括人類在內,安身立命的唯一家園,何苦彼此殺戮征戰,蠶食生態環境,揮霍家園內的資產?為了地球生態的永續,經濟發展算得了什麼?為了人類的和平相處,權鬥又算什麼?
生活的轉角處有各種複雜的選擇,每個細微選擇,都足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密撒拉還是密撒拉,但已不是原來的密撒拉,大端河的水仍然流淌,時間久了,誰又在意這段甚少人知的史詩呢?
「慈濟泰北三年扶困計畫」出爐了,昌龍和慈濟結上情緣。也就是這一次的情緣,昌龍浴火重生了,從草屋到瓦房,從荒山到果園,從絕望到希望,現在的昌龍村已今非昔比,不僅活出了自信,也活出了尊嚴。
盤點今年世界各地發生的幾件大事,我們驚覺這是「風起雲湧,驚濤駭浪」的一年。逝者已矣,做為一個平民百姓,當然希望明年是個「否極泰來」的一年。大家一起用心虔誠祈禱吧!
人生短暫,分秒正在老去。人生難得今已得,即使生命只在剎那互換間,也應活出生命的價值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