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懷想過去,企盼未來,然唯有現在,才是可以真實掌握的。試想著,當未來的考古學者,研究著我們今日的生活,不知會給出什麼樣的評價?

台灣頭走到台灣尾,通常我們指的是從北到南,然而,今日在有力的考古證據之下,卻發現真正的「台灣頭」有可能是在台灣最南端的鵝鑾鼻。

這一期《經典》重啟五年前頗受好評的【考古台灣】專題,並再次獲得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副教授邱鴻霖的協助,資深撰述胡毋意與資深攝影劉子正順利「南」下採訪完成〈重新定義鵝鑾鼻〉報導。

一九五六年,屏鵝公路的拓寬工程第一次發現深埋地底的石板棺,之後又陸續有更豐盛的收穫,而根據出土的貝塚、人骨的拼湊以及遺址定位,我們彷彿穿越時光隧道,回到四千年前……。為了拉近讀者與考古歷史的距離,《經典》特地邀請插畫家花了一個月的時間,佐證考古資料描繪,試圖一點一滴還原史前人類的生活。

考古最有趣的地方,不是翻找一堆「死人骨頭」,而是如偵探福爾摩斯一般,從各種蛛絲馬跡拼湊出事物真相。例如透過人骨的病理分析,了解古人的職業傷害;從貝類加工場的規模與技術,見識令人嘖嘖稱奇的精巧技藝;透過考古研究揭櫫的時空真相,包括當時人類的空間利用、家居規畫,以及海上的「國」貿關係。根據這處豐富的史前考古遺址,邱鴻霖老師也大膽地給了一個假設定論:「鵝鑾鼻才是四千年前的台灣頭!」

沾染了考古學者的熱情,我們興致勃勃地投入採寫,進入這個大寶庫裡收穫滿滿,然而更令人感動的是這一群長時間頂著豔陽、默默忍受恆春半島強烈落山風襲擊的工作人員,在此也向考古研究團隊致上深深敬意。

從考古拉回現實,在人生最後一哩路,你想要什麼樣的醫療品質?【安老想望】談的是〈在宅醫療〉,撰述吳佳珍與攝影召集人安培淂除了跑偏鄉,也在城市裡探尋在宅醫療的現在進行式。

趕在【零碳世代】〈還給天空一抹藍〉截稿前,撰述王海咪與攝影鄭映航特地南下拍攝甫駛入高雄港的三接船,這是政府努力減碳的寄望之一。遙想過去史前人類的天空,肯定是一片湛藍,如今的我們希望過著現代便利的生活,又能有清新空氣與湛藍天空,看似奢想,卻又無法不努力。

懷想過去,企盼未來,然唯有現在,才是可以真實掌握的。試想著,當未來的考古學者,研究著我們今日的生活,不知會給出什麼樣的評價?

作者
《經典》雜誌副總編輯。 由越南採訪現場因緣際會踏入茶報導,以茶為框,人文聚焦,框出一篇篇台灣茶的小世界、大宇宙。 作品曾獲金鼎獎、金輪獎與消費者權益報導獎,兩度入圍卓越新聞、吳舜文新聞獎。著有《茶知錄》、《茶域經緯》、《台灣綠食堂》(合著)等書。
本文出自

鵝鑾鼻考古

【本期封面】繪圖/Yumiki Hong
四千多年前一群史前人登上南岬,黑潮、礁林帶來無虞衣食,他們除了食用也使用貝類,在這裡成就東亞島鏈最大規模與最古老的貝加工場,除了做貝錛等工具外,也製作精美的手環貝鉤項鍊飾品。從鵝鑾鼻遺址出土的數量推測當時已有貿易,並將產地、消費地分開。從古物中拼圖,史前人的生活面貌愈見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