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編者的話

放在傳統的文化脈絡裡,有土斯有財的想法,或許有其安頓社會的正面意義。只是一旦擁有的慾望逾越了基本的需求,安身立命的房子成了投資理財的工具,社會、民心,就難以安頓了。

庇護苦難的力量

愛的力量不是求多而是要有心,人人見苦知福,然後懂得造福;眾生共福緣、造福業,社會才會平安,世界才能祥和。最近全球多處災情頻傳,無奈海外許多國家的志工卻不多,因此我們要將愛的力量擴散出去。

科學真不真?

現在我們常聽到一種說法,那就是科學的可靠是因為科學有客觀的證據,而其所謂的客觀證據,就是科學的實驗結果,一點不錯,科學之所以能夠超越過往長久的自然哲學傳統,成就其在人類自然宇宙思維的主流地位,正是因為這種實驗作為。但是我們不應該忽略,所有的實驗都是科學家所設計,也就是說所謂的客觀實驗,也有它永不可避免的主觀選擇性。

見仁見智:新冠肺炎防疫隔離面面觀

我們需要能夠接受「見仁見智,不見得大家的看法都能一致」的事實,重要的是我們要尊重別人不同的想法,試圖了解為什麼別人與自己的想法不一樣。我還特別需要自我警惕的是醫師這一行業,更要特別小心,不能失去謙虛。

人生路引 我從閱讀中練就的28個基本功

楊斯棓醫師在卸下臨床業務之後,致力推廣閱讀,也將心得分享出版。他認為,透過閱讀可以改變的不只是個人,甚至也可以改變國家的命運。

被情緒牢籠困住了

正向的心念很重要,而且正向的心念是可以練習的,保持「平靜」是練習正念的第一步。平靜不代表沒有噪音、沒有困擾、沒有難題,而是指身處在這些干擾之中,心依然安寧,覺悟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都是心的悸動。

編者的話

充滿傷痛、艱難的二○二○年,就要在這樣的氣氛下落幕了。不少讀者,想必已經開始在計畫整理自己的住家,甚或考慮買房了。如何才能住得幸福?城市的規畫、社區的經營,誠然是關鍵,但只要能把周遭環境打掃乾淨,東西擺放整齊,幸福,至少就能瀰漫於方寸之間。

大巴靈頓宣言與科學的執念

在自然界的常態,病毒致病過程的演化,總是漸趨和緩地與宿主「和平共生」,因為那才是延生存活之道,因此多數病毒的常演化為與我們共生的狀態,容易傳播,也一再重來,卻傷害不大。

修得灑脫 乘願再來

死未必是苦,生未必是福,生死只是名相,寫下的文字。我們不必掛礙生老病死,重要的是把握時間,分秒不空過。

俄羅斯的短詩

詩很短,情很長;文很淺,意很深,像飽嘗風霜的老人,細數被浪費的無辜歲月;像洞見世事的哲人,在幽暗的人生路上點燃一盞泛黃的殘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