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 相關的文章

編者的話

作為一個人文雜誌的報導者,長期追蹤採訪是很過癮的一件事,因為眾人皆快我獨慢,而慢慢地往深處探索,點線面的擴散之後,往往能看到不同於表面的事實。

台灣信史之發軔 鯤鯓起樓四百年

十五世紀科學革命後,歐洲人海上冒險來到台灣大員,除了文字紀錄,航海士與隨船畫家繪製海圖且經常更新,一六三四年的熱蘭遮堡航海圖,成為導引船隻入港的地標。

編者的話

今年適逢台南建城四百年,本期【特別報導】的書寫重點是,大航海時代「七鯤鯓」上的熱蘭遮城(紅毛城)以及本島上的普羅民遮堡(紅毛樓),也從荷蘭、西葡等國找到各種珍貴的古地圖,從中見識十六、十七世紀歐陸國家眼中的福爾摩沙島。

精彩的台南之行

諸多老師學生的教與學的回憶,使我深感返台後改換人生跑道,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覺慨嘆「此生無憾」!

古都台南 最在地,也最全球化

在安平古堡旁的巷弄中的文龍殿,興建於一八一七年,資深媒體人楊憲宏站在王船與劍獅的壁飾前,細思古都前世今生的同時,也對它的未來寄予無限期待。

「累格」之鄉消退之所 台南中營的普通生活

中營在哪兒?在舊時的倒風內海,今之鹽水以南、麻豆以北、官田以西,以種稻、育果、養殖維生的小村,年老居民為生活打下底色,從不適應緩慢的lag節奏,到挖掘出一幅農村風情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