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衣索比亞東部古城哈勒爾(Harar),夕陽餘暉緩緩落至清真寺宣禮塔的後方,遠方傳來宣禮員當天第四次禮拜的悠揚喚拜聲。夜幕低垂,此起彼落的野狗嚎叫聲,暗示危險步步進逼。一道長頸圓耳的身影從黑暗中現身。此時,一名男子坐在靠近山坡住家旁的岩石上,用奇特的方言呼喊著名字:「……Koti、Challa、Botay、Chaltou、Falmata……」。
這名有「鬣狗人」之稱的男子是阿巴斯.薩利赫(Abbas Saleh),每晚都會召喚附近的斑鬣狗,牠們屬於鬣狗科中四個物種之一,也是現存研究資料相對多的鬣狗。阿巴斯餵食斑鬣狗是家族傳承的百年傳統,將哈勒爾居民和斑鬣狗以既獨特又迷人的默契緊密相連。
暮色初現,第一隻斑鬣狗悄悄靠近,圍著阿巴斯打轉,示意他可以出餐了。接著,阿巴斯從竹籃裡取出鮮美的肉塊,斑鬣狗就像寵物般乖巧地取下肉塊,然後退回黑暗中享用晚餐。在第一隻斑鬣狗大快朵頤後,其他虎視眈眈的斑鬣狗眼睛像是夜空中閃爍的星星,等待阿巴斯的呼喚。
隨著阿巴斯一一呼喚牠們的名字,斑鬣狗群蜂擁而至,紛紛加入這場晚宴。約四十隻野獸的大型盛會,伴隨著人類的咯咯輕笑聲,猶如一場夜間交響樂團演奏,令人印象深刻,嘆為觀止。
執行傳統儀式的「鬣狗人」
在閃光燈和手機燈光的包圍下,十幾名遊客與當地人拍照捕捉畫面。阿巴斯不僅餵食、擁抱斑鬣狗,也像忠實的同伴陪牠們一起嬉戲玩耍。若有遊客願意與體重重達八十公斤,擁有驚人咬合力的野獸進行一場近距離餵食體驗,阿巴斯會邀請遊客並坐,然後遞給他一根插著生肉的短木棍。
斑鬣狗是非洲大草原上令人生畏的食肉動物,牠們每晚都會聚集,接受哈勒爾的居民餵食。當斑鬣狗發出低吼聲和嘀咕聲,表示牠們正在為眼前的大餐爭得不可開交。阿巴斯會引導最強勢的斑鬣狗,讓其他成員也有進食機會,同時尊重斑鬣狗群體的階級制度。通常,占主導地位的斑鬣狗會優先進食,而低階的成員得耐心地在後方等待,展現出高度社會化且明確和諧的階級制度。
雖然斑鬣狗的餵食秀已成為當地的熱門觀光行程,但事實上,這項傳統儀式與哈勒爾的歷史與未來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根據當地記載,十九世紀末時,當時居民為了防止斑鬣狗攻擊人畜,決定在築造城牆時,特意開了個「鬣狗門」,並每天將廚餘扔至門外,養成了與斑鬣狗分享食物的習慣;不僅有效減少斑鬣狗的侵擾,最後反而和牠們建立深厚的感情。隨著時間推移,這一項獨特的傳統表演逐漸發展成為熱門活動。
在一九六○年代,當時阿巴斯的父親尤瑟夫.薩利赫(Yusuf Salleh)被指派作為傳統的守護者,在完成近半個世紀每天餵食斑鬣狗的使命後,尤瑟夫決定傳承交棒給當時年僅不到十五歲的阿巴斯。
從那一刻起,阿巴斯跟隨父親的腳步,全心全意照顧斑鬣狗。
阿巴斯意識到自己的角色和使命的重要性,並以延續這項傳統自豪,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成為「鬣狗人」。每天早上,阿巴斯會去舊城市中心肉攤林立的市場採買新鮮的肉品,有多達二百公斤的駱駝肉、綿羊肉、山羊肉和骨頭,會在當晚分配給斑鬣狗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