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雜誌榮獲2023年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平面及網路新聞報導獎」
八月四日,【2023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得獎名單出爐!《經典》榮獲2023年度「平面及網路新聞報導獎」殊榮!
現為《經典》雜誌特約撰述,曾任《經典》雜誌撰述
八月四日,【2023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得獎名單出爐!《經典》榮獲2023年度「平面及網路新聞報導獎」殊榮!
在再生能源比例增加的此刻,發電更得仰賴「老天賞臉」,儲能設備因此更為關鍵,在較不穩定的電力供給之下,維持穩定輸出。現在,人人都有機會從過去純粹的電力消費者,轉換為能儲能、供電的生產者。
位處地震帶的台灣,地熱資源豐富,卻因過去地熱電廠的失敗案例,發展足足停滯二十年。直到二○二一年,宜蘭清水地熱園區商轉,地熱能再次被重視,不過,地熱開發仍困難重重,台灣究竟能否抓住這塊地下綠金?
國發會的《2050淨零排放路線》,喊出「資源循環零廢棄」行動計畫,呼籲減少物質消耗、增加回收使用,回收供應鏈與再生材料的應用更顯關鍵。
在不久後的未來,天然氣發電將占總電量的一半,對天然氣依賴大增,而不只是中央的能源政策改變,地方政府接連宣布燃煤鍋爐退場,也象徵高碳排、高汙染的燃煤時代即將終結。
在黃勻弦的巧手下,現實世界被縮小二十倍,搖身一變成微型建築和捏麵人偶,她想做的不僅於此,她還要讓這些偶角大聲唱歌、快樂跳舞,說出她對社會的觀察、對生活的叩問,而停格動畫實現了這個夢想。
碳匯被視作二氧化碳的倉庫,增加碳匯儼然是達成二○五○淨零目標的必要手段。
全台三百餘支陸域風機和近兩百支的離岸風機為台灣帶來發電新選擇,離岸風機在今年底前將達成的發電量,相當於一座核電廠。
比亞外教會牧師達亞哈內在教堂屋頂,開心分享一片片光電板,不僅省下超過一半電費,更為風雨天停電的夜晚帶來照明,太陽光電持續發展,望以政府和民眾都接受的方式,進入生活,提供發電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