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種田拚淨零! 低碳時代的機智務農指南
台中大肚的二期稻作,愈來愈多農民改種大豆,不僅節省灌溉用水、增加收益,解決水田的甲烷排放,還可取代高碳足跡的進口大豆。證明了務農也能成為淨零排放的得力助手。
編者的話
日本拉麵、煎茶道、書法篆刻、造橋術、柔道、醫術竟都與明朝有關:深諳茶道的隱元禪師赴日弘法時,帶去了明代的煎茶法;得眾弟子協助創立黃檗宗,而與臨濟宗及曹洞宗並列日本禪宗三大宗派……。透過兩位作者的爬梳引路,下一趟的東瀛之旅,讀者或可親臨一場「在日本看見明朝」的時空交錯旅程。
碳「竹」跡 竹林碳匯的夢想與實現
都說種樹減碳可以救地球,那麼竹子呢?一樣是可再生資源,但竹林經營期短、固碳量比樹木還高。竹子帶我們走的淨零道路,每一步都是珍惜地球的清淨足跡。
二氧化碳的歸途 抓回廢碳的回收新可能
碳匯被視作二氧化碳的倉庫,增加碳匯儼然是達成二○五○淨零目標的必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