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饋佛陀的故鄉

現今科技發達,讓我們可以走到、看到、接觸到、幫助到這些苦難人,這就是因緣成熟。期待我們都能把握因緣,將佛陀慈悲濟世的精神,在當地帶動起來;讓佛法的智慧普遍人間,啟發人們的愛心,救濟苦難,行於菩薩道上利益眾生,造福人間。

天看著天下事,可能大家各有感覺,而這段時間我的感覺都一樣,只有一個「苦」字。人間萬般苦,說不清。面對每種苦,我都希望我們能走得到,雙手伸得到,物資送得到。儘管有的因為距離遙遠,有的因為國際間的生態,苦無方法伸援;但是人與人若有心一同,因緣成熟就能會合力量去付出。

日前我們為了解佛陀時代的社會生態,前往拍攝佛陀說法的靈鷲山,僧團生活的王舍城,以及佛陀的出生地藍毘尼等處。從畫面上看見王舍城非常貧窮,還看見有個瘦小的孩子,肚子卻很大。不免生起一念:這孩子為何如此?他在哪裡?我們快去找到他。

然而,尋人豈是容易的事,幸好當地有二位慈濟志工發心去找,他們以畫面出現的一棵樹為線索,接連找了七個村莊總算找到。這孩子因內臟疾病影響了多種器官,志工已規畫送醫治療,期待他出院時能恢復健康。我們看見的這個孩子並不是特例,周遭孩子也多半缺乏物資、營養不足。

因為發現這個孩子,啟發了我們的心,進而思考如何集中人力、物資,幫助那個遙遠的地方。佛陀給予我們難以計量的智慧,啟發大家的慧命;佛陀的故鄉卻仍普遍貧窮,我們現在應該會合大家的愛心,發揮力量回饋佛陀的故鄉,改善當地的生活。

很感恩馬來西亞慈濟人幾年前就到了尼泊爾,他們看見窮人生病,便發心義診,施醫、施藥,提供設備,也幫助當地建立了洗腎中心。不久前他們在藍毘尼訪視,看見有一戶人家的男孩因病雙腳無力,爬在地上用嘴找奶瓶。男孩的爸爸外出工作,在家的媽媽是盲人。在當地,類似這樣的家庭很常見。

其實,離這個家不遠處就有間學校,但是他們家貧,連每個月台幣一百四十元的學費都無法支付,以致家中另一個健康的女孩無法入學。慈濟人認為女孩現在正值學齡,只要每個月一百四十元,助她完成學業,就能翻轉女孩的人生;倘若無法求學,貧窮的生態將會延續到下一代。因此,慈濟人既然發現了,就盡心力去幫助。

佛法所說的因緣,的確很重要。沒有因緣,哪有身穿「藍天白雲」的慈濟人來到這個家?有了因緣,遠方的人間菩薩到來,孩子才有了接受教育的希望。

現今科技發達,讓我們可以走到、看到、接觸到、幫助到這些苦難人,這就是因緣成熟。期待我們都能把握因緣,將佛陀慈悲濟世的精神,在當地帶動起來;讓佛法的智慧普遍人間,啟發人們的愛心,救濟苦難,行於菩薩道上利益眾生,造福人間。

作者
本文出自

塵囂綠帶

【本期封面】攝影/王慧思
陽台出現育雛鳥巢,寄人簷下的綠繡眼,已把城市當成自己的家,在公寓高樓上享受天倫之樂。繁華都會中,人與自然曾經清楚分野互不侵犯,今日豐富的城市綠帶所形成的生態跳島,則為野生動物提供了棲息與遷徙的廊道。